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十百千”工程 打造屏邊綠色新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屏邊縣,要如何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讓農民增收,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小康?近年來,屏邊縣委、縣政府通過實施“三個30萬畝”和“十百千”工程,著力打造屏邊的綠色經濟產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的“雙贏”。

      所謂“三個30萬畝”,就是以杉木為主的傳統速生豐產林、以榿木為主的新型速生豐產林、以林下草果為主的林下經濟作物建設。目前,這項工程已基本完成,進入鞏固提升階段。全縣已累計發展榿木、杉木、林下草果各30萬畝。

      可是速生豐產林要近20年才能見效益,為了幫助農戶找到新的收入增長點,屏邊縣近年來又實施了“十百千”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讓農民能增收致富奔小康。“十百千”工程中的“十”,是指三個10萬畝。就是在海拔900以下地區發展“妃子笑”荔枝10萬畝;在海拔900米至1400米之間發展枇杷10萬畝;在海拔1400米至1800米之間發展獼猴桃10萬畝。“百”則是重點打造100個優質高產特色產業示范園;“千”則是重點1000發展戶特色產業種植大戶。通過產業示范園及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促進“三個10萬畝”的順利推進。目前已累計種植荔枝2.5萬畝、獼猴桃1.1萬畝、枇杷1萬畝。

      今年2月,屏邊縣政府還印發了《2015年“十百千”工程產業發展方案》,年內計劃荔枝、枇杷、獼猴桃各2萬畝。對荔枝產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年終經縣級驗收合格后,每畝給予200元的補助。對獼猴桃產業集中連片種植50畝以上的,年終經驗收合格后,每畝補助600元。枇杷產業集中連片種植500畝以上的,由縣林業局工程隊集中造林;對零星種植戶,苗木由縣林業局提供,每株僅收取0.5元的苗木費……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將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促進屏邊特色產業的發展。

      位于大圍山腰上的玉屏鎮前進村委會馬陸塘村,有一片1300畝的紅心獼猴桃,這里也是屏邊縣重點打造的優質高產特色產業示范園。示范園管理人員劉洪偉介紹,這些獼猴桃都是2014年才種下的,目前長勢較好已開始掛果。示范園是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農戶向公司出租的坡地的租金每畝還要比種常規的莊稼收入高200多元。目前有80余名村民在示范園進行種植管理,每月工資收入在2000元以上。近年來,紅心獼猴桃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價格也是穩中有升,村民們收入的持續增長有了保障。

      屏邊的綠色產業,已初見雛形。

      推薦閱讀:

      楊集延伸銀杏產業鏈發展“綠色”經濟

      平果:“綠色產業”為生態鄉村添彩

      邵陽縣6萬畝荒山變“綠色銀行”

      瀘洲納溪區:致富路上花為媒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