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正文

      10位國際設計師為成都設計公共設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隨著首屆“成都創意設計周”的隆重開幕,由成都先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青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執行的“大師設計成都”項目所有作品昨日在一號館(大師設計成都展館)悉數亮相。窨井蓋、路燈、垃圾桶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公共設施,經國際大師重新設計后,搖身一變成為無法忽視的城市環境實用藝術品。據悉,“大師設計成都”系列展覽還得到了成都城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成都市規劃管理局、成都市城市管理局以及成都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的特別支持。

        逛國際范兒街區

        體驗城市生活美學


        從大師設計成都展館進入,左手邊的區域便是10位國際設計大師為成都設計的公共設施展。窨井蓋、路燈、垃圾桶、公交站臺、地鐵風亭……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公共設施,經國際大師重新設計后,搖身一變成為無法忽視的城市環境藝術作品。而真實街區體驗式的呈現,更讓每個參觀者近距離領略到每個作品體現出的國際先鋒創意設計的視角和大師鮮明的個人特色。

        據了解,不僅展品來自國際大師,展館的設計同樣來自國際設計大師——日本知名設計師堤由匡設計(其代表作為THC辦公樓改造)。設計師將整個展館打造成簡潔、明快的白色晶體,也正是喻意所有展出作品均為智慧結晶。

        據成都先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參與設計的10位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大師均為面向全球征選出來的,涵蓋了來自意大利、法國、巴西、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家。其中不乏渡堂海教授這樣享有國際聲譽的建筑師、詩人、藝術家、教育家。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曾經這樣稱贊他的作品:“你設計的建筑如此充滿表現力——就像來自《創世紀》的年代,美得讓人驚嘆!”而分別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陳幼堅、林振中,更是代表中國,與國際大師一起,把創意設計帶到與人們密切相關的生活之中,形成真正的創意之都氛圍。

        大師青睞成都

        成都接納世界

        近幾年來,出自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在成都紛紛落成:由普利茲克建筑獎獲獎者、英國著名建筑設計師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設計的成都當代藝術中心;美國當代建筑師代表人物之一斯蒂文·霍爾(StevenHoll)設計的成都來福士廣場;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設計的位于成都新津縣的知·美術館……散發著現代都市氣息與歷史人文底蘊的成都吸引多位大師來到這里,留下自己的作品。

        大師自然是熱愛成都的,而包容力極強的成都也將這些國際名師們的作品悉數笑納,和本土文化一起,融匯成走向“創意之都”“設計之都”最有力的支撐。

        著名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理論家伊利爾·沙里寧曾經說過:“讓人們看看你的城市,人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對于大師們將目光集體放在了身邊隨處可及的公共設施上的選擇,“圖像公園”的設計者,來自美國的弗洛倫西亞·皮塔說:“設計從來都是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設計是清晨用的牙刷,也是行走在路上美輪美奐的建筑,當然也是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美麗的公共設施。”設計師們以特有的國際眼光,將從成都特有的人文環境中截取到的靈感元素,重新編碼成全新的設計語匯并以真實的作品呈現。

        細節彰顯城市品位

        助推成都晉升“創意名城”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為了最終這美輪美奐的呈現,“大師設計成都”從大師征集、籌備、設計、打樣、安裝歷時整整五個月。創意的初衷,正是希望以身邊的“生活美學”激活城市生活靈感,引入國際化視野,讓國際頂尖創意設計進入成都公共文化生活,真正實現觸手可及的藝術,提升城市“三品”(品質、品位、品相),以實際行動將成都向名副其實的“生活美學之都”推進。作為創意周“8+1”系列活動中最值得期待的重頭戲之一,“大師設計成都”由“設計美化生活——大師設計成都公共設施”與“設計創新價值——全球創意設計TOP100”兩大部分組成。而其中的大師設計成都公共設施,更是兼具實用性、原創精神、本土特色、國際化、藝術審美于一體的集中展示。昨日出臺的《成都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中提到,將通過政策扶持,推進創意設計和設計服務高端發展,促進創意設計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農業和服務業現代化深度融合,打造“創意名城”和“設計之都”。“大師設計成都”正是與整個城市的規劃完美貼合。主辦方還透露,展會期間此次參與設計的10位頂級大師中將會有5位親臨成都,在展會現場與市民朋友們互動、交流,分享設計作品與心得。創意周結束后,所有展出作品將陳列在成都各文化創意園區。同時,部分設計作品還有可能作為公共設施在城市內進行使用,讓更多人體會到創意設計對生活的影響。

        地鐵風亭

        設計者:弗朗索瓦·歐妮雍(法國)

        設計師將此設計命名為“城市上空的詩歌”。設計師說:“我或許跟成都不是很熟,但這樣的設計確實適合成都。它不僅是一束花,也是一束情感,像一陣風,摻雜著花朵的芬芳,輕撫過這座城市。”作品體現了大師對成都城市氣質及形象的理解——正在發展中充滿朝氣活力的中國城市,擁有良好的氣候環境和生態資源,利用繁花似錦的設計圖案來形成一面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

        公共垃圾桶

        設計者:里卡多·貝洛·迪亞斯(巴西)

        在城市化進程愈發迅速的當下,要做到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或許不單是要著眼于看得到的空氣通透或者綠植覆蓋面積,小小的,分布在全城各處的垃圾桶,有時候反而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層次。往上檢驗著市政建設的力度和審美,往下關于每個城市居民的素質。這組垃圾桶的名字,中文譯作深情相擁。具有國際設計理念,簡約、大方、功能性強。用方、園圖形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上方開口180°旋轉便于環衛工人清理,具有人性化關懷。

        地鐵通風口

        設計者:羅伯特·森普尼(意大利)

        通風口就像是地鐵系統的冰山一角,其小部分是可見的,而90%的冰山在海面以下。就如同通風口是一個巨大地下世界的可見一角。設計由一個分層的結構在不同水平上交錯而成,不同高度的設計靈感來自冰山的體積形狀。其表面具有多孔裝飾圖案,使得暖空氣可以從底部往上形成空氣流通。

        圖像公園

        設計者:弗洛倫西亞·皮塔(美國)

        皮塔并沒有來過成都,她對成都的印象,來自曾經在成都待過的學生。

        透過學生的描述,以及互聯網上的信息,她在腦海中構建了一個印象成都:具有很強的歷史傳統,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傳統和外來文化、新的技術和創新思想不斷融合。

        基于這個城市這樣如此強大的包容性,圖像公園的設計大膽重構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那些每片瓷磚上的色彩組成的巨大的繽紛圖案中,在垂直的樹籬與草坪的追逐與環抱中,人一不小心就迷醉在虛實之間,爛漫而又充滿玩耍的樂趣。

        皮塔認為,城市綠地可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讓普通市民在區域中感受大自然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氛圍。

        Pandavision

        設計者:陳幼堅(中國香港)

        熊貓從大自然走進大城市,發覺黑白原來還包含東與西、對與錯、正與邪、陰與陽等象征。

        在陳幼堅的設計里,一黑一白的熊貓組合成“Pandavision”,借此融入社群,與大眾直接進行互動,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大使。上網搜尋資訊已成為城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設計不僅可以供路人稍作休息,大眾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熊貓的眼睛,就可以瀏覽有關成都旅游與文化的最新資訊,通過與熊貓“對話”,更了解這個城市的多元面貌。

        街頭路燈

        設計者:雷格·霍海塞爾(德國)

        整個街燈從視覺上沒有分成幾部分,而是從下而上自成一體,搖身變成一個雕塑,同時使用可持續的材料,采用領先的技術,用一種未來的方式照亮現代城市。GRAFT設計的成都街燈是電的一種有機詮釋。燈桿變成了幾何葉片形,為城市內外不同場合如街道、高速公路、步行道照明提供達到最佳照面。設計師認為成都是一座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有現代化、國際化的一面,路燈在線條、材質、節能等方面都滿足了城市全新的需求。

        汽車充電樁

        設計者:安東尼奧·斯考芭薩(意大利)

        設計師說:“這個設計當然是獻給中國的,因為,它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我在這個國家旅行時的一些感想。”“光明”是中國給他的主要印象,他理解的中國城市建筑,特別是那些傳統建筑,保留了人間樂土的精髓所在。在這個設計里,設計師理所當然調用了中國的傳統折紙藝術,用以表現舊時街頭的某種特色。同時也結合了建筑設計語言,流線形的形體特征,猶如一個微觀的建筑模型呈現在街頭,為城市提供現代化能源。

        建筑工地圍擋

        設計者:渡堂海(以色列)

        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曾經這樣稱贊渡堂海的作品:“你設計的建筑如此充滿表現力——就像來自《創世紀》的年代,美得讓人驚嘆!”而對于渡堂海來說,他對美的感知和設計天賦,與母親是中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特別喜歡成都的生活節奏:“成都是一個可以讓人愿意慢下來體會詩意的地方。”渡堂海認為,竹是成都元素,文雅而具有韌性,作為建筑圍墻使用,利用竹的特質,結合時尚曲線,賦予傳統圍墻新的生命。

        公交站臺

        設計者:林振中(中國臺灣)

        整個2014年,林振中多次以不同的角色來到成都,而這眾多角色始終圍繞一個詞:生活美學。

        林振中的公交站設計,頂部的藤式植物凸顯綠色田園主題。從外形上看,這個設計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等車環境,植入綠化讓站臺綠樹成蔭,暗含“行旅得庇蔭”的美好祝愿。

        窨井蓋

        設計者:瑞哈德·安格里斯(德國)

        設計師對寬窄巷子、錦里、春熙路等商業步行街印象深刻,希望設計出裝飾感與實用性兼具的窨井蓋,可發光的功能增加了地面照明。同時,嵌入成都地圖使其具有文化傳播性。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