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森工林區商采木材的全面停伐,告別了一家獨大的木經濟時代,產業轉型勢在必行。如今,趕上了“創時代”的大海林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演繹著人生的精彩。
仙草引領走富路
植靈芝的想法一經提出來,就面對一片質疑聲,“假如真的賠了,我一個人扛著,大家的股份可以都賣給我。”這一番話,表達出了青坪經營所所長佟海龍破釜沉舟的決心。想帶領大家多賺點錢,2014年春,他們選擇放手一搏。
22名黨員干部、投資125萬元、建立了5500平方米的靈芝菌場、成立了眾寶菌業股份有限公司。當年產出靈芝孢子粉700多斤,靈芝子實體3000余斤,實現經濟效益一百余萬元,資金當年回籠。同年8月,國家林業局與中央電視臺七套合辦的《綠色時空》欄目對青坪經營所的靈芝進行了專題拍攝。
事實勝于雄辯,職工們思想不再搖動,靈芝種植不失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這不,今年剛一開春,青坪經營所職工劉煥良就在自家的菌房里忙活起來,不過,今年他栽培的不是木耳菌,而是經營所在去年引進并成功種植的新品種——靈芝。劉煥良告訴記者,去年這個項目收益很好,今年在經營所的大力支持下,他做了1000多袋松杉靈芝和3200袋以采集孢子粉為主的靈芝,培養過程中靈芝菌絲長勢好、雜菌率低,他對發展靈芝項目很有信心。目前,經營所里像劉煥良一樣投入到靈芝生產中的職工越來越多,青坪經營所“龍頭基地連菌戶”的生產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經營所在擴大靈芝菌生產規模的同時,又開始探索靈芝栽培的新技術,在基因原有基礎上,今年又實驗性地的增加兩個靈芝大棚,進一步研究靈芝增大培養基與提高孢子粉產量的關系,同時他們對靈芝進行精深加工,已經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學習新技術,生產出靈芝破壁靈芝孢子粉、靈芝切片、靈芝子實體粉靈芝酒、靈芝盆景等系列產品,產品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市場認可。
此處繁花正盛景
走進紅星經營所占地500平方米的花卉育苗溫室大棚,矮牽牛、雞冠花、金魚草、彩葉草等8大類11個品種的12萬株花卉長勢良好,一派生機盎然。
說起把花卉種植做為轉型項目,王東海所長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隨著雪鄉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局址和山上林場所綠化花木需求量越來越大,從大連引進彩葉草需要0.4元,自己培育則只要0.2元,可為林業局節約一大筆成本。而且通過多方考察,在大海林林業局周邊沒有大型的花卉種植基地,在保證林業局綠化花卉需求的同時,走向市場,為周邊地區提供絕對化花卉苗木供應。花卉培育不僅可以為我局的綠化節約成本,還會有較大的經濟效益的回報,又可以解決部分職工的就業問題,可謂是一舉三得。”
紅星經營所早在兩年前就在苗圃內試種葡萄,美國大榛子和林下參,并獲得成功。今年除選擇周期短、見效快的花卉培育外,還引進了2畝地的西洋參。“把紅星苗圃打造成集科研、示范和培育苗木為一體的綜合性苗圃,研發出更多適合本地域的品種,為職工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為職工就業提供更多的崗位,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紅星經營所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前行。
彼處碩果話豐年
當下,體驗式觀光旅游正成為現代人的新寵。商春華敏銳的捕捉到這一商機。
去年的金秋時節,商春華的千余畝葡萄采摘園果實累累,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園內20棟葡萄大棚,種植了12500株葡萄苗,十余個品種。當一串串瑪瑙般的葡萄掛滿了葡萄架,豐收的12萬斤葡萄,為商春華帶來50萬元的收益。
當初選擇葡萄種植項目,商春華也是經過了仔細斟酌的:“因為現在市場上很多蔬菜水果含有農藥對人身體危害特別大,我們就想種植一些沒有農藥的純綠色的蔬菜水果。一來是可以讓當地的老百姓吃上一些綠色無公害的水果,二是可以為家鄉的旅游事業出一份力。”由于林業局的地理特點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林業轄區內沒有適合大面積種植葡萄的土地,經過考察,商春華將葡萄種植基地選在了距離局址20多公里的海林農場境內,雖然是借船出海,但她的的葡萄采摘園卻干的風聲水起,已為2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商春華介紹說,今年又新增了兩座占地800平方米的暖棚,一棚葡萄、一棚油桃和黃桃,七月初就可以采摘了.在商春華爽朗的笑聲里,我們也仿佛看到葡萄架下話豐年的美景。
鮮奶飄香繪藍圖
隨著900頭澳大利亞荷斯坦奶牛進駐,擁有有6000平方米牛舍兩座、可養殖奶牛1200頭的雙豐牧業標準化奶牛養殖示范場,正式在距局址20多公里的東方實驗農場石門溝連隊落地生根。
雙豐牧業堅持“好牛奶是養出來的”經營理念,“牛的舒適度”是公司全體員工最關心的事情,恒溫自動飲水槽、飼料攪拌機、并列式機器擠奶、全自動制冷儲奶罐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喂養奶牛的飼料除由美國進口的紫花苜蓿、大慶安達購入的堿草外,青貯所需全株玉米全部從周邊農戶手中采購,保證奶源綠色、健康,其生產的牛奶直接供給蒙牛乳業集團。
奶牛養殖場雖說是招商引資的項目,總經理高飛可是道地的大海林人,能回到家鄉創業,為家鄉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高飛覺得很開心。其實現代規范化牧場還只是高飛創業藍圖的第一步,延長系列產業鏈,高飛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我的構想是分三步走,先讓牧場扎根,然后依托奶牛養殖場,建設奶制品加工廠,進行奶制品無縫精深加工,利用牛糞種植綠色有機瓜果、蔬菜,發展牧場體驗游,游客可自己動手采摘、擠奶、喂牛。把奶牛養殖、奶制品加工、生態體驗游融為一體,從而打造成綠色有機生態牧場。同時吸引更多的養殖戶加入規模化養殖基地,參與產業化生產經營。通過奶牛青儲飼料基地的建設和飼草基地建設,解決林區富余勞力再就業和帶動農戶從事飼草種植工作,增加職工群眾收入。”說起這些,高飛躊躇滿志。
在全民創業創新的“創時代”,這些故事僅僅是創業大潮中的幾朵浪花,筆者在大海林林業局多種經營局了解到,大海林林業局還將采取條塊式分割方式按淺山區和中山深山區劃分,以訂單式發展的方式,采取套播、套擺、立體交差栽培等方法,因地制宜引領山上林場所職工種植返魂草、高山紅景天、林下參、黃芪、黨參、朱苓、天麻等獨特中草藥;以龍頭帶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年引進特禽屠宰場,可拉動建立禽類養殖場,飼料加工站,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作為林業局主導產業的旅游業,拉動餐飲、商品批發零售、服務、運輸、山副產品銷售等一系列鏈接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是功不可沒。
點燃創業的激情,插上騰飛的翅膀,大海林林業局一個全民干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已然到來。
推薦閱讀:
榆林:城市增綠 市民添福 山區造林 農民增收
隆化縣經濟林建設助農增收
常勝鎮“一村一品”撐起農牧民增收大旗
“基地+林戶”成根河林區職工增收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