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常勝鎮“一村一品”撐起農牧民增收大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近年來,科左后旗常勝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有特色、效益好、影響力大的拳頭產品,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建設,高高舉起農牧業增產、增效,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大旗。

      小獺兔摘掉貧困村“帽子”。常勝村是個人多地少的貧困村,村民基本以種養業為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為了改變村里的經濟狀況,2013年初,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該村確立了獺兔養殖項目。為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該村成立了獺兔養殖示范合作社,由“兩委”班子牽頭,購回125只種兔進行飼養,僅一年時間,就發展到1500只,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后,村民紛紛購買種兔。為讓村民在養殖路上少走彎路,鎮黨委、政府與村“兩委”班子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截至目前,該村年出欄獺兔20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有8戶,一般養殖戶出欄獺兔也都在100只以上,合作社年出欄獺兔5萬只以上,社員人均收入1.5萬元。通過發展獺兔養殖產業,常勝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牽住“牛鼻子”發展“牛經濟”。該鎮通過領導包聯責任到人、增強培訓引導、加大資金扶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狠抓養牛產業發展,并為群眾算一畝青貯養一頭牛的經濟賬,逐步擴大青貯種植面積。地河村塔林屯建立了養牛示范基地,全屯年出欄育肥牛3000余頭,有效帶動了周邊村乃至全鎮牛產業的發展。

      大扁杏成為“搖錢樹”。為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該鎮把林果產業作為治理沙化、促進農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徑,著力推進高效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今年春季,在迷力村新建了一處占地面積300畝的大扁杏種植基地,栽植大扁杏幼苗16500株,成活率在90%以上。據了解,大扁杏2-3年后進入初果期,畝效益在500元以上。5-6年后進入盛果期,畝效益在1500元以上,是實實在在的“搖錢樹”。

      小水庫變成“小金庫”。該鎮充分發揮五家子水庫的資源優勢,引導農戶以“輪放輪捕”取代“春放冬捕”的養魚模式,并打破“單一”的傳統養殖模式,實行“立體養殖”,即水中養魚水面養鴨。同時實行“生態漁業”旅游計劃,逐步將五家子水庫打造成集農家體驗、垂釣及風景觀光于一體的綜合型水庫。

      推薦閱讀:

      “基地+林戶”成根河林區職工增收新渠道

      永新縣林下經濟彰顯節地增收

      鎮安縣:綠色銀行助農致富

      安岳縣:豐巖黃花開滿地 村民致富有盼頭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