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縣25萬畝核桃讓廣大農民群眾依托發展林果產業邁上致富路的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核桃林下套種經濟作物模式,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還為林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林地產出效益最大化。
2005年,該縣芳華鎮獅子口村委會村民朱建方在雙山承包的400畝地里全部栽上了核桃,5年前他家的核桃樹就陸續掛果,逐步有了經濟效益,為了鏟除核桃樹林間的雜草,朱建方通過考察市場,去年在核桃林下套種20畝中藥材燈盞花,一年下來每畝燈盞花的毛收入就在一萬多元,再加上核桃收入,朱建方獲得了較高的綜合效益。通過林下林下套種燈盞花,平時給燈盞花澆水施肥,不僅防治了雜草的生長,同時改善了核桃樹下的墑情和水分,有效地促進的核桃樹的生長。
林下經濟是近幾年農業生產領域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陸良縣積極探索發展核桃林下套種中藥材、花卉、綠化苗木、烤煙、洋芋等經濟作物和土雞養殖,不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還拓展了農民的增收空間,調動了農民發展林下產業的積極性,真正為林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林地產出效益最大化。
陸良縣核桃面積大,林地空間多,為了充分挖掘利用林下空間,該縣林業部門積極鼓勵農民在林下套種經濟作物,千方百計增加林農收入。目前,全縣在25萬畝核桃林下套種經濟作物面積10萬畝,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5000多萬元。
推薦閱讀:
開陽縣:苗木基地種植帶動群眾致富
慶陽市:幫助農民念苗經發苗財
商丘伯黨:花香果豐綠成海
新余渝水區花卉苗木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