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公平鎮獲悉,該鎮大力引導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為多產綠色食品、提高村居民生活品質,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發展林下水產業。充分利用林下水資源,大力發展公平生態魚,將全鎮2座小一型、4座小二型水庫和500余口山平塘共5000畝水面充分有效利用起來,年產生態魚700余噸,年產值2600余萬元。
發展林下畜牧業。充分利用草山資源發展山羊、肉牛,通過大戶謝清蘭、王茂生、黃夔林等山羊大戶的帶動,在高山的鼓鑼、浸塘、長興、大寨、九嶺等5個村發展山羊達到6000余只。肉牛500余頭。
發展林下家禽業。在森林直被茂密的村或庭院發展1000只以上蛋雞養殖大戶20多戶,加之農戶家庭養殖,全鎮禽類養殖總數達3.6萬羽。
發展林下林果業。將學堂、紅石兩村1500畝臍橙通過高換、嫁接換上了優良品種。在青正、浸塘兩村發展干果2000余畝。在黃泥、大田發展“岳蜂子葡萄”和“臺灣雪梨”、“獼猴桃”共2500畝。這些林下經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全鎮上述各業總產值達到1個億左右。
推薦閱讀:
黃山綠色產業助農增收
礬山鎮:昔日荒山今成農民致富“大靠山”
德化縣:林下經濟 “錢途”似錦
休寧縣:渭橋鄉林下經濟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