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縣是我省唯一的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縣,去年以來,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使林改“武平經驗”得到新提升。
從昔日的“砍樹人”到如今的“看樹人”,武平林改已經實現了“山更綠”目標。而如何讓“民更富”,則成為林改新的聚光點。當全國各地都在苦尋綠色發展方向時,武平這個全國林改第一縣借助自身優勢,探索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逐步實現著“不砍樹能致富,保生態也得利益”的新愿景?!拔淦娇h是我省唯一的首批國家20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縣之一,縣領導著眼長遠,聘請我們幫助制訂了《武平縣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方案》,并按這個《方案》認真抓落實,抓出了成效?!备=ㄊ×謽I調查規劃院院長、高級工程師萬泉11日告訴記者。
林下經濟方興未艾
百姓樂享生態紅利。6月11日,穿梭在下壩鄉露冕村的杉木林中,記者被林下的盎然生機所吸引:“小傘”似的菌蓋破土而出,一簇簇地散發著迷人的氣息。這里就是王繼文仿野生種植靈芝的基地,陸續種上了50多畝。
“仿生種植的靈芝,一公斤干品可賣上近400元,比大棚種植價格高了許多。一年兩次收成,每畝的產量可達100公斤,一個菌棒長個四五年都沒問題?!币还P經濟賬算下來,有著10余年靈芝種植經驗的王繼文自是滿臉笑容。而在王繼文的基地里,還種植著“七葉一枝花”等名貴藥材。“今年試著種,明年出成果后發動村民們一起種,讓大家多享受點紅利。”
在城廂鎮東崗村畔泥湖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管理員馮開宏告訴記者,基地去年8月份興建,規劃林下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三葉青、靈芝等中藥材;建設林下經濟產品展示廳、荷花園、生態養魚,兩年內可建成,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4000多萬元。
“我縣林下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好?!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武平縣林業局局長王瓊榮如是說。2014年,武平全縣林下經濟產值超過16億元,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達2890元,比2001年增加2451元,林業收入占據了農民人均純收入1/4的比重。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林改所帶來的生態紅利逐漸凸顯。過去“守著森林沒飯吃”的狀況正逐步改變,林農由原先的砍樹人華麗轉身為“看樹人。”
“一心四區”新布局
生態經濟效益相輝映。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有關部門規定樹木的禁伐期從原來16年延長至26年。不能砍樹了,該怎么保護林農的利益?發展林下經濟。武平縣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
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舉例稱,砍伐木材,每畝能收獲近萬元。26年采伐一次,等同于26年才有近萬元的收入。“而林下經濟的收益則更為可觀?!比f安鎮捷文村的瑞金坑古子林藥示范基地創建人謝永貴補充道,單拿種植草珊瑚來說,第三年開始便可循環收益,每畝可收益4320元?!皫啄晗聛恚麧櫨瓦h超砍樹了?!睆暮唵蔚慕洕~里就可看出,林下經濟無疑能讓“民更富”。
據了解,為加快“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武平縣按照林農意向、市場導向、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結合林地保護與生態建設布局,如今該縣的林下經濟已初步形成“一心四區”的總體格局。據王瓊榮介紹,“一心”指以城廂、平川、萬安等鄉鎮中部環城關以森林景觀利用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中心?!八膮^”指北部湘店、大禾、永平、桃溪等鄉鎮以林茶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區,西部東留鄉以林花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區,東部中堡、武東、十方等鄉鎮以林禽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區,南部中山、民主、中赤、下壩、象洞、巖前等鄉鎮以林藥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區。如今,武平全縣已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點)80多個,經營總面積4.3萬畝,產值2.6億元。
武平的林下經濟方興未艾,廣大林農的思想觀念也逐漸由“靠山吃山”向“靠山護山”、“靠山養山”、“靠山富山”轉變。同時,通過林下經濟的發展,該縣打造了一批林下經濟品牌,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探路子、樹標桿提供了平臺,進一步提升武平敢闖敢試的林改精神。
推薦閱讀:
尤溪縣林下經濟成富農“新引擎”
珙縣林業局積極引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雙峰縣:“同心工程”與民共奔致富路
慶陽力推苗林產業成致富“綠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