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邵家泉村百合產業讓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7  

      和平鎮邵家泉村是縣委書記甘培岳的聯系點,也是蘭州市體育中心和蘭州畫院的聯系村,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在幫扶單位的大力幫助下,全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民的收入顯著提高。

      為了進一步加快富民步伐,邵家泉村將百合產業發展作為雙聯行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全村按照“財政獎補、貸款扶持、群眾自籌”的方式,大力支持引導百合產業發展。針對該村百合銷售渠道不暢,群眾增產不增收的問題,2014年,通過積極與幫扶單位協調,多方籌措資金93.6萬元在村里新建一座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百合保鮮庫。該保鮮庫每年可解決30噸百合運銷問題,不僅將促進本村百合產業規模化發展,而且還將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解決了銷售的問題,農民種植百合的信心大增,今年,全村百合種植面積發展到400多畝。

      陳國倉是邵家泉村的村民,他告訴記者這兩年靠種植百合,他家里的條件改善多許多,“現在村里有了保鮮庫,再不害怕百合賣不出去的時候沒地方存放了,聯扶干部和單位積極幫我們協調,增加了我們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今年我又增加了種植規模”。

      為了解決群眾農資及百合運輸和出行的難題,將對6.58公里通村通社道路進行硬化,同時,在4公里的通村通社道路旁栽植樹木1500株。為解決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在幫扶單位市體育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將新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座,維修1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村里還通過聯系幫扶單位邀請相關技術專家為群眾開展農業、勞務技能等實用技術培訓4期180人次,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本領。

      今年,邵家泉村將積極籌措資金119.6萬元,建成了集村“兩委”辦公室、計劃生育室、黨員活動室、村衛生室、文化書屋、遠程教育點為一體的270平方米的村委會陣地,并配套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村文化廣場和三處小型文化廣場,徹底解決該村群眾沒有文化活動場所的問題。

      在雙聯行動中,邵家泉村將進一步強化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力”。今年,全村將協調資金15萬元萬元,建成互助資金社一個,解決群眾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落實資金47萬元,支持百合產業和雙壟溝玉米種植的發展;爭取危改資金29.6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創建,對村里的危舊墻進行改造,危舊房改造10戶。

      “今年一定要將我們村的基礎設施修建好,在聯扶單位的幫助下文化廣場、道路硬化、村委會建設、兩個蓄水池都是我們今年要完成的,還要通過大力發展百合以及其它產業改變農民貧窮的現狀”,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朱世友說。

      董亞麗是市文廣局的一名干部,現在掛職邵家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她告訴記者:“扶貧工作不但要做到經濟扶貧還要做到文化、精神方面的扶貧。通過了解,我發現邵家泉這三個社的村民各有特點,有的社喜歡跳舞唱歌、有的社喜歡刺繡,我們根據不同特點在三個社樹立不同典型,推廣健康的生活理念,借助幫扶單位力量,激發農民的生活信心,共同努力改變生活狀態”。

      推薦閱讀:

      高平市:千畝牡丹芍藥 農民的增收致富項目

      汶上縣:百畝食用玫瑰長成“致富花”

      濟南雙泉鎮花經濟為農民增量

      遼陽千余農戶種花卉鼓了腰包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