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珊瑚技術要求不高,效益卻挺高,畝產值能達到6000元。”6月30日,在武平縣民主鄉的一片林地里,村民王傳龍組織農民工在自己承包的380多畝山地上種植草珊瑚。林榮村有2萬多畝山地,大多是闊葉林,目前村里11戶人家種了1000多畝草珊瑚,預計戶均年收入近10萬元。這是全國林改標桿縣持續推進林改“升級版”,建設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促進“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一個側影。
引導林農賺啥
武平縣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民從單純利用林木資源向綜合利用林地資源、生態資源和景觀資源轉變,走上“不砍樹也致富”的發展之路。
中堡鎮農民連永聰聽說縣里出臺了政策,對發展林下經濟在技術、資金上都有扶持,便投1萬多元養了500多只雞。目前他的養殖規模達到5萬羽,每年出產10萬多只雞,產值400多萬元。
“我們利用生態資源養蜂,”武平縣養蜂業協會鐘亮生對入戶調查的干部說,林改后樹木多了起來,“生態越好,蜂蜜產量越高,我們養蜂人越高興。”
林下經濟既生產了綠色產品,還促進了森林保護。在有著全國林改策源地之稱的捷文村,村支書鐘泰福深有感觸地說,林下經濟讓村年產值達到2500萬元,去年人均收入9680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捷文村還因萬畝蒼翠山林“蓄水”而成為縣城的第二水源。
政府部門做啥
林下經濟雖然具有發展模式多、就業容量大、從業門檻低等優勢,但在產業培育中,林農仍然面臨著缺乏資金、技術等許多實際問題。
武平縣通過調研發現,造成林農貸款難的主要原因在于林木“評估難、擔保難、收儲難、流轉難”。為破解難題,武平縣率先在全省開展林權證直接抵押貸款試點,在成立全省首家林業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基礎上,成立縣林業資源評估、林權收儲擔保和林權資產交易流轉中心。縣財政投入1500萬元作為林權收儲抵押擔保基金,消除了銀行的風險顧慮。林權服務中心設置延伸到17個鄉鎮,實行一站式服務,構建“評估、擔保、收儲、流轉、貸款”五位一體的林業金融服務體系。目前已經累計給600余戶林農發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超過3000萬元。
該縣還分期舉行林下養蜂、養蛙和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技術培訓班,重點扶持一批林下種養大戶,帶動整個區域林下經濟發展。象洞鄉外出鄉賢練志明投資5000多萬元建立鐵皮石斛示范基地,帶動周邊20多戶群眾種植鐵皮石斛。
產業到底有啥
林中套種的1萬株紅豆杉和1.5萬株香樟樹郁郁蔥蔥,馬上可以出苗、采樟油。林下2萬余只象洞雞、河田雞正歡快覓食……在武平縣東留鄉大明村承包管護人何連生心生歡喜:“去年靠林下養雞、養魚就收入20多萬元。”
武平縣充分利用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優勢,在城廂鎮云礤村建122畝金線蓮林下種植示范基地,實現年產值3400萬元,成為該縣林下經濟發展的標桿。
“林下經濟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和林下旅游三大類。”武平縣林業局干部介紹,被確認為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后,武平縣相應確定梁野山種業等20家單位為第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去年武平的林下經濟年產值達到13.68億元。
推薦閱讀:
新疆張青軍的“林下經濟”致富記
蘭州永登著力打造綠色山村拓展致富路
開元大力發展彩色苗木 開辟苗農致富新天地
道縣:拉長林業產業鏈條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