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四川林業廳提出六項舉措助農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0  

      7月2日,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座談會在漢源縣召開。省林業廳副廳長包建華在會上作了《發展現代林業 促進農民增收》的交流發言。

       包建華在發言中指出,今年以來,省林業廳認真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穩增長、惠民生的戰略部署,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發展的基本取向,積極推進現代林業發展,助力農民持續增收。上半年,全省實現林業總產值1073億元,同比增長18%;全省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436元,同比增收40元,增長10.1%,為年度增收目標80元的50%。

      包建華提出,為了積極適應新常態,努力培育新業態,不斷加快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省林業廳將采取六項舉措。

       一是培育特色產業。按照“產村相融”“因地制宜”“集約高效”的原則,著力開展“產業提升”行動,進一步引導適宜區培育特色林產業。積極指導、支持各地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生態養殖業和種植業,推進林地立體復合經營,實現以短養長,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是整合發展資金。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大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沙化和石漠化土地治理、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低效商品林改造和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培育、林下種養、專合組織建設等項目的整合力度,支持符合項目建設條件、群眾積極性高的市縣優先申報實施相關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改善生產條件、帶動農民獲得工資性收入,為今后的持續增收奠定基礎。

       三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照《四川省完善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完善集體林確權頒證工作,完善集體林產權登記、林權流轉制度,積極搭建林權交易平臺,維護林農合法利益。引導和鼓勵林農以入股、合作、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承包經營林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綜合效益,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積極推廣金融支林示范經驗,開展新型林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大力培育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林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收入。

      四是落實增收政策。指導各地加快實施2014年退耕還林任務、安排落實2015年退耕還林計劃,按規定及時足額兌現退耕農戶的造林種苗費和現金補助。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的補助環節、標準和對象,著力引導社會各界公平參與林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指導各地結合國家造林補貼、貸款貼息和防沙治沙、主體功能區轉移支付、農業綜合開發、省財政林業產業化項目等資金,支持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林場、林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現代林業產業基地、發展林下經濟、擴大產品加工。指導各縣在核查公益林管護成效的基礎上,認真執行公益林生態補償政策,確保補償資金按時足額兌現到戶。

      五是強化增收保障。鼓勵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地建立股份制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區域性行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加快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發展模式,走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新路子,引導農民參與現代林業建設,帶動農民長期穩定增收。大力推廣優良樹種選育和豐產栽培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林產品采集保鮮或精深加工技術、現代林業機械使用技術,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和“萬畝林億元錢”的試驗示范,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著力提高林地單產、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優質率,保障農民增產增收。進一步完善林業信息服務網絡,鼓勵、支持林農等經營主體融入農村電商交易體系和“天府林產”電子商務平臺,打通林產品流通和農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六是開展專項督導。抽派機關干部和有關專家,分組到各市(州)對退耕還林任務落實、第二輪現代林業重點縣建設、林業項目資金使用、補助資金兌現等進行專項檢查,幫助和指導各地增添措施,確保年度計劃任務和農民增收目標按時、按量完成。

       

      推薦閱讀:

      湖北:鐘祥“三邊”經濟助力農民增收

      濮陽縣黨員創業探路 發展花卉產業帶農致富

      武平:林下經濟帶動農民走上致富路

      新疆張青軍的“林下經濟”致富記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