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墨江:林下經濟讓群眾享受生態“紅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10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99.98%的土地屬于山區,森林覆蓋率達63.8%。俗話說“靠山吃山”,墨江的發展離不開山,但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于是林下經濟成為墨江最好的選擇。 

      新安鎮百利村民委員會南漢箐村民小組,村民杜進飛的養雞場就在濃密的山林下。 “這里的雞都是吃著蟲子,呼吸著清新空氣,喝著山泉水長大的。”杜進飛介紹,他租了其他村民500畝的山地進行規模化養雞,目前已有6個養殖基地。去年出欄21萬只,收入可觀。今年4月他還注冊成立了瑞源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已有員工20多人。

      杜進飛的成功,對周邊農戶起到了明顯的帶動作用。 “目前,全村已有18戶農戶開展林下養雞。” 百利村委會主任羅發有介紹,林下養殖逐漸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百利村發展林下經濟并不是個例,現在全縣不少鄉鎮都在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墨江縣委宣傳部部長張林群說,近年來,墨江縣委、政府堅持“生態強縣、綠色發展”的戰略,立足自身優勢,以林為主、科學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培養種植大戶帶動周邊農戶集群規模化發展的方式,以點帶面、逐步推進,不斷探索林下養殖、林下種植、林下采集的經濟發展模式。

      去年,墨江縣以雞、牛、羊等為主的林下養殖規模突破100萬頭(只),林下養殖面積21萬畝,產值達9.39億元。林禽、林畜、林蜂、林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林下養殖業異軍突起;林下種植面積達1.8萬畝,產值6.51億元,林藥、林菌、林糧、林油等發展模式逐步推廣,石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生態農產品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物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不斷壯大。墨江林下經濟正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逐漸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推薦閱讀:

      鄒城田黃鎮念活“林業致富經” 拓寬農民致富路

      南陽淅川: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聯動發展促致富

      宜君林下經濟成為助農增收新亮點

      武威發展林果業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