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湘林區,演繹出一幕幕“林下掘金、生態致富”的活劇。
重點林區縣靖州,利用松樹蔸培植茯苓,全縣“茯苓經濟”逾3億元;在瀘溪,林中養殖的鐵骨豬、走地雞,帶富一方又一方的農民。盛夏高溫,全省森林公園游客爆滿,“林家樂”餐飲、民宿,讓農民鼓了腰包。
記者今天從省林業廳獲悉,發展林下經濟,林農生態致富。上半年,全省林下經濟產值超過150億元;林區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收入,已占其林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依托綠水青山,湖南確定林下經濟重點發展“林藥、林菌、林禽、林畜、森林旅游、林下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明確到2020年,全省創建各類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000家,培育扶持林下經濟龍頭企業50家以上,林下經濟規模發展到4000萬畝,總產值700億元以上。
圍繞這一目標,省財政設立了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上千萬元給予扶持。省林科院成立了林下經濟研究所,加大對“林藥、林菌”的科研支持,已研發出馬尾松林下松乳菇促產、天麻林下高產栽培等科研成果。
在省林科院試驗林場的國家級林下經濟科研示范中心,林下種植了鐵皮石斛、靈芝、青錢柳等幾十種珍貴的林藥、林菌。省林科院副院長張玉榮告訴記者,種植這些珍稀品種,“萬元山”(畝產值過萬元)不是夢。中心已與全省20個林下經濟重點縣無縫對接,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助農致富。
推薦閱讀:
清豐縣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助農增收
墨江:林下經濟讓群眾享受生態“紅利”
鄒城田黃鎮念活“林業致富經” 拓寬農民致富路
南陽淅川: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聯動發展促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