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營之道 » 正文

      臺安林下立體經濟助力農民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17  

      林下經濟已不算新鮮詞,其立體化的生產模式實現了農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很多符合條件的地區都在嘗試,并成功推廣。近年來,臺安也把目光投向了林下經濟,在大力發展榛果產業的同時,在發展林下經濟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通過邀請專家對農戶進行培訓、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服務和指導等方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現在發展林下產業前景不錯,鎮里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都返鄉從事林下種養。”4日,臺安桑林鎮桑林村的村民梅文忠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村民嘗到林下經濟的甜頭,都不愿意外出打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成了臺安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他就是受益者之一。

      44歲的梅文忠過去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一年下來,收入還過得去,但這樣的現狀他并不滿足。在臺安老科協和華輝大果榛子栽植合作社的動員下,今年年初,梅文忠在自家的承包田里栽植了10畝大果榛子。“我引進的都是平歐大果榛子,樹苗成活率高,抗旱能力強,管理上既省時又省力。”梅文忠告訴記者,平歐大果榛子樹苗生長期為5年,盛果期在5年之后,為了彌補盛果期前的低收益,發展林下經濟就成了首選。

      在華輝大果榛子栽植合作社的幫助下,梅文忠開始在林間種植白瓜,并與西佛瓜果蔬菜種子合作社簽訂了產銷合同,對方為其免費提供白瓜秧苗,并負責收購白瓜籽。5月10日,第一茬白瓜開始移栽,經過75天的精心管理,7月25日全部采摘。經過技術員實地測產,每畝地可收獲白瓜籽90公斤,按訂單約定的每公70元計算,畝產值可達6300元,刨除成本2300元,每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

      與此同時,梅文忠還與阜新肉食鵝加工有限公司簽訂了林地養鵝訂單。5月4日,鵝雛運送到梅文忠家,經過一周的室內飼養之后投放到林間放養。放養的鵝不僅吃掉了林間的雜草,排出的鵝糞還成為榛子樹的肥料,一舉兩得。梅文忠一共養了510只鵝,按照現在的行情,可收入4萬余元。此外,他還在收獲后的白瓜地里種植白菜,對外出售或者喂鵝。粗略估算,僅林下經濟的畝產出每年就可超過1萬元。“現在的經濟效益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料,5年之后,再加上這片榛子林的產出,我相信家里的收入還能再提一個檔次,這是原來種植玉米無法實現的。”談及以后的大好前景,梅文忠笑得合不攏嘴。

      推薦閱讀:

      一四八團林下經濟助職工年增收兩千萬

      立體林業成為伊寧縣多浪農場農民增收驅動器

      甘肅玉門:種上花卉奔小康

      讓“青山秀水”間長滿農民“搖錢樹”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