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片片油茶繞山轉……8月10日,記者走進忻城縣古蓬鎮沙子嶺油茶示范基地,只見墨綠的油茶樹鋪滿山坡,油茶樹上乒乓球大小、圓滾滾的油茶果在陽光下隨風輕擺。
正在油茶基地里幫忙除草的石大爺樂呵呵地說:“這片200多畝的油茶是村里的經濟能人黃彭佳承包的,原來一文不值的荒山如今變綠、值錢了,就連我們這些老人也跟著沾光,除了領山地租金,每天還可以來幫他打工領工資。”
看著滿樹掛果的油茶樹,黃彭佳樂在心頭,他說:“油茶不是茶,渾身都是寶,樹能綠化荒山,成熟的油茶果可以直接出售,也可以制作茶籽油,生產保健品、化妝品;茶枯可提殘油,萃取皂素,制作農藥、飼料、肥料;茶殼可提煉木糖醇、制作栲膠;油茶花還是豐富的蜜源,真可謂渾身是寶……”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油茶樹開始掛果,預計年底采摘上市,按第一年畝產茶果100公斤、目前每公斤10元計算,收入有望超過20萬元;第二年、第三年樹長大了掛果增加后總收入應該翻倍增長。
近年來,忻城縣結合大石山區實際,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上臺階”的戰略部署,大力發展油茶傳統產業,全力把忻城打造成為“油茶之鄉”。目前,該縣已在古蓬、城關、歐洞等鄉鎮建立油茶造林示范基地3500多畝,油茶種植基地已逐漸成為村民增收的“聚寶盆”。
“為充分開發荒山資源,我們采取了見縫插綠的方式,積極引導村民在荒山坡地大量種植油茶、檸檬、雷竹等山地林業產業,引領農民走上靠山吃山、護山養山的生態致富之路,在農民致富的同時,石漠化治理也得到有效遏制,真是生態經濟效益雙兼顧。”縣林業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
推薦閱讀:
林下蘑菇種植開辟農民增收新渠道
臺安林下立體經濟助力農民增收
一四八團林下經濟助職工年增收兩千萬
立體林業成為伊寧縣多浪農場農民增收驅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