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博興縣利用特有的林地資源和先進的林業科技優勢,結合林相改造,大力提升林產業的經濟效益,豐富林下資源,盤活林業用地,走出了一條農林牧資源共享、經濟共贏的復合經營模式。走進益豐林場一處養殖林地,一群群土雞活躍在樹蔭下,正旁若無人的四處覓食。經林場負責人介紹,這是公司利用林下資源,發展的一種林禽模式。這種模式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長,樹木為家禽遮蔭,通風降溫,便于防疫,而放養的家禽吃草吃蟲不啃樹皮,禽糞又給樹施肥增養分,與林木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循環鏈。
林場負責人杜彤告訴記者,平時家禽的食物主要以雜草、雜糧為主,輔以中草藥,它的生長周期在200天以上。同時,他們的養殖密度是比較小的,一方面便于家禽的自然生長,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做到防疫,這種模式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樹木為家禽生長創造了天然氧吧,家禽的糞便為樹木的生長提供了養分,節約了人力,同時提高了經濟效益。
推薦閱讀:
“林下經濟”生態富農
林業產業 農民致富增收新引擎
石城縣林下經濟助貧困戶增收
酉陽:三大特色效益林業綻放脫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