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雄村鄉賣花漁村因村似魚形,全村以種植花卉盆景聞名全國而取名“賣花漁村”。這里也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歷史文化悠久,徽派盆景藝術獨樹一幟,將徽派盆景技藝發揚光大是賣花漁村人的愿望。在特色盆景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力爭實現盆景產業和旅游產業并駕齊驅,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加強非遺傳承 提升文化內涵
賣花漁村徽派盆景技藝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村內現有省級非遺傳承人2人,市級非遺傳承人2人。徽派盆景造型技藝獨特,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近年來,村兩委積極做好徽派盆景非遺傳承工作,培養青年盆景技藝人才近百名,全村家家戶戶種植盆景,盆景產業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游人紛至沓來。
鄉村旅游發展至今,良好的生態、如畫般的優美環境、淳樸的鄉風民情吸引著國內外游客,每年游客達10萬人次以上。
另外,賣花漁村還積極參加各類花卉盆景交流會,連續四年舉辦賣花漁村梅花攝影節,吸引了廣大攝影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走古道、賞梅花,攝美景、品徽韻。并且將每次舉辦的“賣花漁村攝影節獲獎作品”在徽州府衙、黃山風景區、黃山市各大酒店等進行展出。同時還給攝影協會會員提供了一個鍛煉平臺,讓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得到了交流,為傳播徽派盆景文化技藝,提升賣花漁村內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深厚的特色文化提升了鄉村旅游的知名度。
完善服務功能 促進農民增收
鄉村旅游發展,服務功能完善是前提。
近年來,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以生態環境、交通環境、村中環境、飲水環境為主改善旅游基礎設施。以硬化、凈化、亮化、美化為重點改造村中環境,良好的生態、優美的村莊,暢通的交通奠定了鄉村旅游的基礎。
鄉村旅游的發展,給全村帶來了人流、物流,也給群眾發展旅游產業帶來了機遇,村兩委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借助旅游資源優勢,改造庭院,發展農家旅游接待。
目前,該村有農家樂14家,整潔明亮的廳堂,擺滿盆景的農家小院,打造了鄉村農家樂接待的特色。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地域經濟的發展,旅游綜合收入達1000萬元。
優美的生態環境,賦予了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
近年來,該村以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為契機,科學規劃,合理部局;完善功能,健全設施;規范管理,提升素質;突出特色,圍繞旅游發展經濟、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實現了“旅游興村,游業富民”的目標。
推薦閱讀:
河南安陽:內黃縣現代林業園區助農走富路
廣饒縣培育林下經濟新增長點 拓寬林農致富渠道
佳木斯向生態要效益 綠了山川富了林農
光澤“杉關苗木合作社”領著社員發“綠”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