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采伐”轉向“養生態”,天保工程后,尤其是“停伐令”實施以來,龍江森工林區結束了“獨木支撐”、“一枝獨秀”的木材生產經營歷史,開啟了依托得天獨厚的林下資源優勢,向著種養基地建設、林產品加工和市場開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破冰之旅”。
林下經濟是林區的發展優勢,它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是轉崗分流、確保職工收入的有效途徑。在管護經營、生態保護的同時,規模發展多種經營事業,也為民營經濟、自營經濟等多種經濟形式的發展創設有利條件,成為森工林區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發展林下各類禽畜、魚類等養殖業和種植林藥、林菌、林畜、林禽、林菜、林果、林苗、林糧以及林產品加工等林下經濟模式,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林區從事林下經濟的人員和家庭較多,產業持續時間也較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樹立“森林經營”理念,圍繞“林”字做文章,圍繞“山”字唱大戲,科學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強化科技服務和政策扶持,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建基地、上加工、闖市場、打品牌”的產業化發展方向,不斷提升林下經濟總量,規模建設綠色、特色、原生態的種植養殖、森林食品和北藥生產基地,就會打出一批區域性知名品牌,走上規范建設道路,形成林下經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要突破一切束縛發展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激發內在活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尋找新動力,實現新發展,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形式多樣化,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讓林下經濟在決戰時刻攻堅破難,躍上一個新的平臺,成為轉型發展的“綠色引擎”,成為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的新源頭。
推薦閱讀:
林下經濟成甘肅農民致富新途徑
山西:永濟上源頭村發展花椒產業助農增收
南寧:八桂多樹多福 鄉村增綠增收
山東樂陵:標準化培育苗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