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提“海綿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11  

      \

        “海綿城市”劃入未來城市建設重點

        “要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如是指出。

        2015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時隔37年后,中國再次召開最高級別的城市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出現的包括“環境污染、水源短缺、交通擁堵”等“城市病”。這些“城市病”給市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

        “城市環境”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尤其是幾乎成常態的霧霾天氣和夏天雨季來臨時的內澇滯水問題。有網友在調侃北方的霧霾天時說道:“早上騎電動車,有種開飛機的感覺,兩邊全是祥云!”而在一些繁華的大城市中,“一下雨就看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景觀”。

        鑒于目前霧霾、水患、熱島效應等極端氣候所衍生的環境危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修復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話題。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頂層設計推進十萬億元投資起航

        把城市當作一塊海綿,在降雨的時候能夠就地或就近“吸收、蓄存、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城市排水防澇的有效途徑,它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可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等目的。2015年4月,江蘇鎮江等16個城市成為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12月21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更是將海綿城市作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

        海綿城市資金需求量巨大。2015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簡政放權有關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成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導則,海綿城市每平方公里建設投資成本在1.5-1.9億元之間,全國657個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年完成任務,整體投資接近10萬億元。

        需要強調的是,當前,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做好頂層設計,將其納入國家綠色發展戰略框架中,打破體制和部門的利益羈絆,綜合考慮各個實施環節,海綿城市才有發展的巨大空間。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