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提速國土綠化 建設森林信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05  來源:大河網  
            “打一場新時代河南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本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動員大會向全省發出動員令。

            在信陽,這場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已然打響,正在以只爭朝夕、分秒必爭的干勁和拼勁大干、實干、巧干。

            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森林覆蓋率39.67%,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山有林,水有綠,全國唯一一個城市連續十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信陽,是讓人忍不住深呼吸的地方,是讓人去了還想再來的地方。

            綠水青山是信陽最寶貴的資源財富和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優勢。趁著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的勁風,信陽又一次整裝待發,向森林信陽邁出加速度。

            植綠、興綠代代相傳

            信陽人民歷來愛綠、興綠,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植綠不止。

            1989年至1994年,原信陽地區累計造林211.29萬畝,林業生產5年名列全省第一,成為“全省荒山造林綠化第一區”。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信陽又在全省率先開展林業第二次創業活動,從實現基本綠化轉向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兩大體系建設。

            此后,《信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信陽林業生態市建設提升工程規劃》《林業產業倍增計劃(2013-2020年)》……一系列規劃的落地實施,信陽人用“綠色”一筆一筆勾畫著美麗信陽的靚麗底色。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的新目標。信陽隨即啟動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并于2016年創建成功。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美麗”寫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到2個月,信陽就吹響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集結號。

            2013年至今,信陽累計造林191萬余畝,森林撫育和改造275萬余畝。

            目前,信陽有林地面積866.3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068.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9.67%,南部縣(區)森林覆蓋率60%以上。信陽國土面積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而有林地面積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全市建立自然保護區8處、森林及濕地公園16處,5個縣(區)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國土綠化奮力提速

            森林是空氣的凈化器,是水源的涵養體,是土壤的保護神,是生態產品生產的主要陣地。一直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的信陽,早已暢享優良生態帶來的諸多紅利。一個突出的表現是,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信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排在全省首位。

            百尺竿頭步不停,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8年9月,信陽高標準規劃了林業生態建設十大工程,涉及城鄉、道路、水系、林網,以及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生態扶貧、鄉村振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個方面,強力推進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

            11月24日,省委、省政府吹響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的集結號不久,信陽召開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會,對提速行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加壓。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要求,全市上下“一盤棋”,山區平原一起動,城市鄉村齊推進,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堅定的措施、最堅強的保障,扎扎實實推動森林城市建設工作,打一場新時代信陽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

            今冬明春,信陽將抓好淮河沿岸生態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三項重點工作;增加新老城區綠量、加大廊道綠化力度、加速農田林網網格化,補齊三個短板;突出特色林業建設、生態旅游發展、鄉村綠化美化三個特色。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信陽各地化壓力為動力,創新工作機制,多措并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提升活動。

            息縣創新廊道綠化管理機制,采取“政府出資、鄉村配合、公司運作、群眾受益”的造林模式,對全縣路肩進行陪護后統一規劃、栽植和管理,已植樹109萬株,栽植里程1200公里。

            新縣在全省率先探索縣、鄉、村三級林長制,明確各級林長對轄區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保護、森林防火、古樹名木保護負總責,形成了責任明確、監管有力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體系。這種做法將在全省探索推廣。

            在2018年37.6萬余畝的造林基礎上,信陽計劃2019年造林309822畝,新建花卉苗木基地22300畝,實施森林撫育486545畝,改造126350畝。各縣區在原有任務的基礎上,自我加壓,加大投入,迅速行動。比如,平橋區全區綠化直接投資2.6億元,間接帶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游4億元,羅山縣計劃財政投資2.01億元用于廊道建設和公園建設。

            目前,信陽各縣區基本完成造林土地流轉工作,整地栽植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植綠大地播綠心中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每個人都是乘涼者,更要做種樹者。

            11月14日,信陽市、縣聯動開展冬季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參加人數2.5萬余人,栽植苗木36萬余株。其中,光山縣、鄉、村三級聯動,把義務植樹活動組織到村民組,動員社會各界開展“我為家鄉栽棵樹”活動,鄉、村分別建立了50畝、5畝以上的義務植樹基地。

            在大地栽上一棵苗,在心田種下一棵樹,厚植綠色發展意識,讓植綠愛綠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在加大植樹造林,不斷滿足群眾生態需求的同時,信陽采取多種形式傳播生態文化,植綠大地,播綠心中。

            目前,信陽建成省級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3個,市級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20處。今年,信陽開展了愛鳥周系列宣傳活動,舉辦了“桃花節”“櫻花節”等多項科普活動;啟動了首屆“森林單位”“森林小區”評選活動,實施了古樹名木普查……一系列生態文化示范、傳播、教育基地,讓生態文化宣傳有了好載體,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激發了市民的參與熱情。

            望大別蒼翠而欲滴,矚淮水蕩蕩而不息。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方面,信陽已走出“信陽模式”。

            從“大地披綠”到“身邊增綠”“心中播綠”,信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堅持林業生態建設的公益性,人人出力,人人受益。信陽市林業局局長肖國平表示,提速國土綠化,建設森林信陽,信陽有優良傳統,有群眾基礎,有豐富經驗,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力提速增效,推動信陽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讓信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在河南出新出彩,盡快建成天藍地綠水凈、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茶都、森林信陽”。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