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江蘇打造海綿城市 2030年八成城市建成區達標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20  

        近日,江蘇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江蘇將率先打造“海綿城市”,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新建小區要規劃建設雨水系統

        《意見》要求,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要求規劃建設雨水系統;推廣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頂綠化技術。小區室外步行道、停車場應采取透水鋪裝。鼓勵住宅小區綠地采用雨水花園等形式規劃建設蓄存雨水的景觀水體或相應設施。

        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交通場站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項目建設,要率先踐行生態優先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屋頂綠化、下凹式綠地和下沉式廣場。規劃用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建筑物要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

        加快易淹易澇片區改造

        城市排水功能也將全面“升級”。《意見》提出,江蘇要全面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達標建設,加快易淹易澇片區改造,實施雨污分流,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排澇泵站和排澇河道等基礎設施,加強排水管網養護和城市內澇災害風險排查,開展城市內澇災害風險預警,全面提升城市整體排水防澇能力。

        根據安排,將加強城市排水系統與城市外圍防洪排澇體系的銜接;結合流域、區域治理,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和岸線生態整治,加強堤防、涵閘、泵站、蓄滯場所的管護和能力提升。嚴格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體的雨水須經過岸線凈化;加快建設和改造水體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滲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根據雨水利用、排水防澇等要求,科學布局建設雨水調蓄設施。

        人行道、廣場等將推廣透水技術

        在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廣場、停車場設計和施工中,推廣使用透水技術,采用可透水材料、可下滲結構等,切實增加透水性。已經建成的怎么辦?《意見》要求,今后將按照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要求,有計劃對既有道路、廣場實施海綿化改造。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