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秦皇島新區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北戴河新區率先見成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29  

        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規定,自2016年起,所有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和新建道路、廣場、公園、綠地、水系等要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規劃建設。老城區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開展區域整體治理,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明年底,各市(含定州、辛集)均要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海綿城市是指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各市(含定州、辛集)均要規劃不少于20平方公里區域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遷安市完成21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目標,達到國家試點城市建設要求;唐山灣生態城、正定新區、北戴河新區、黃驊生態城、涿州生態示范基地和承德市北部新區生態城作為省級示范區,先行先試建設海綿城市取得成效;張家口市結合舉辦2022年冬奧會,在城市建設和改造工作中積極推進。

        《實施意見》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要求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排水防澇、道路交通、城市水系、綠地系統等專業規劃中。加快雨污改造。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2018年底前,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科學布局雨水調蓄設施,消除城市重點部位積水問題。推進水系整治。嚴格落實藍線管理規定,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對現狀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等城市自然水體的保護和恢復,禁止填湖造地等破壞生態環境的建設行為。改變排水方式。轉變傳統的道路建設理念,變快速匯水外排為就地吸水緩排,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改進綠地建設。城市綠地與廣場要結合周邊水系、道路、市政設施等,在消納自身雨水徑流的同時,為周邊區域提供雨水滯留、緩釋空間,提升區域內澇防治能力。

        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區要同步建設雨水滲透、凈化和收集利用設施

        《實施意見》提出,建設海綿小區。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建設海綿建筑小區,提高建筑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區要同步建設雨水滲透、凈化和收集利用設施,鼓勵開展屋頂綠化,建設屋頂花園;既有建筑和小區可結合實際對周邊綠地及景觀水體等實施低影響開發改造。在小區非機動車道和地面停車場采用透水性鋪裝,增加雨水自然滲透空間;結合小區綠化和景觀水體,建設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雨水濕地和蓄水池,將收集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景觀水體補水和道路清洗保潔等,做到雨時調蓄、旱時回用。

        《實施意見》提出,各地要積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形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積極探索建立引導基金,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發展。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