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完成中心城區240萬平方米成片二級舊里改造,其中今年拆除目標是55萬平方米。一大批人大代表多年來奔走調研、遞交議案,為此付出極大的努力。今年,蔣建華等14名代表在人代會上再提舊改議案,建議拆改步子再快一點。黃浦、楊浦兩區區委書記昨天分別接受本報專訪,介紹兩區最新的舊改“路線圖”。
存量舊區能否5年全解決
“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危棚簡屋。”這句話,在本屆人大前三次會議中被多次提及,中心城區人大代表連續多年聯名遞交議案,呼吁加快舊改,讓市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前五年舊區改造工作確實有很大推進。”蔣建華代表說,成績彰顯但前路漫漫,現在還有很多市民依然在翹首以盼。目前,全市存量成片舊區還有300多萬平方米,“能不能加把勁,爭取十三五改造指標不少于十二五,我們希望在這一個五年能基本完成成片二級舊改。”蔣建華說。
代表們指出,舊改推進困難,保障房源和配套設施滯后是一個繞不開的瓶頸。2016年全市房源總套數僅3萬套,和舊改總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代表們建議,全市層面統籌各區縣安置房源,避免有些區域房源過剩、有些區域房源緊缺的發展不平衡現象。
爭取發布豫園周邊設計
黃浦區委書記翁祖亮代表告訴記者,黃浦區在“十二五”期間完成了40萬平方米舊改,目前全區剩余舊改108萬平方米,計劃“十三五”期間再完成30-40萬平方米,再用三個五年徹底消滅危棚簡屋。據測算,黃浦將安排115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舊改,預計“十三五”受益居民為2.6萬戶。
“和老百姓的期望值仍有不小距離。”翁祖亮說,要讓所有百姓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十三五”期間計劃對沒有列入改造的舊區先實施改善性施工,包括衛生設施“能改則改”、綜合改水以及舊房修繕等三大工程。整個“十三五”期間列入改善的約150萬平方米。
翁祖亮透露,目前已經確定的“十三五”舊改重點主要有三大區域,一是豫園周邊老城區,二是建國東路區域,三是已經毛地出讓但還沒有完全拆平的區域,計劃5年解決60%的毛地。他表示,確立舊改有“四個優先”原則:居住困難區域優先,重大工程地段優先,涉及“十三五”戰略布局的功能區域優先,毛地優先。據其透露,根據“一帶四組團”的區域功能規劃,目前正在對豫園周邊(南至復興東路、東到人民路)總計2平方公里區域開展城市設計,向全球知名設計公司招標,今年下半年爭取發布正式方案。
濱江棚戶區先動起來
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杰代表告訴記者,楊浦區成片舊里總量為360萬平方米,目前已經解決近三分之二,還有132萬平方米、5.2萬戶沒有改造。“十二五”改造了75萬平方米、2.6萬戶,“十三五”將保持這個力度。
“韓書記提出民生問題要精準施策,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對于楊浦區而言,舊改就是最大的民生。”諸葛宇杰代表說,盡管舊改成本越來越高,但楊浦已經下了大決心,要拿出更大的資金向舊改傾斜,爭取在市政府確立的指標上,每年多加500戶,到“十四五”舊改全部掃尾。
根據“哪里條件成熟哪里先推進”的原則,“十三五”期間楊浦將聚焦楊樹浦路和濱江地區,自西向東加速推進。楊浦段濱江全長15.5公里,是除浦東外濱江岸線最長的一個區域。同時,諸葛宇杰代表說,“手心手背都是肉”,這個5年暫時沒有輪到的舊區居民,區政府也會力所能及地對其居住環境實施改善,使居民能在現有基礎上生活更好,“水管少爆點,環境更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