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湖北路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17  

        長江經濟帶發展全面推進之年,也迎來了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重慶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呼之欲出之際,習近平此番講話被認為是中央對長江經濟帶全域發展戰略的重新謀劃。

        作為長江中游重要省份,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此次座談會上作為五位發言代表之一,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問題談了認識和看法。

        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一直被看作促進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的重要區域,湖北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探索也一直備受關注。

        “三個長江”順序調整

        重慶座談會結束后的1月8日,李鴻忠即趕回湖北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李鴻忠在常委會上提出,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建設生態長江、涵養文化長江、繁榮經濟長江”的思路,深入統籌謀劃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

        “三個長江”是中共湖北省委提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2015年4月在武漢舉行的“長江論壇”上,省委書記李鴻忠在致辭中稱,萬里長江的開發關系著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肩負著長江開發與保護的重任,必須正確處理好人文、生態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努力做好文化長江、生態長江和經濟長江三篇大文章。

        此后,“三個長江”一直作為湖北省謀劃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指導。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告訴記者,湖北省委把“三個長江”中“建設生態長江”提到首位,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

        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前后主持多項關于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的規劃,他認為,中央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表明長江保護與發展在經歷由開發優先向開發與保護并重之后,又進入保護優先、生態優先的新階段,而湖北地處長江之“腰”,境內長江干線長達1061公里,為全國之最,應當率先適應這個轉變,積極引領這個轉變。

        在觀察者看來,“三個長江”的順序調整并不是湖北關于綠色發展理念的第一次改變。2014年湖北省“兩會”時,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參加恩施、黃岡、咸寧、襄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全省經濟工作要堅持“市場決定取舍、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這一表述被概括為湖北發展的“三維綱要”。

        一年之后,同樣是湖北省“兩會”,省政府的工作報告將“三維綱要”提法順序進行了調整,將“綠色決定生死”提到了首位。

        “‘綠色’超越‘市場’置于首位,表明了湖北省關于綠色發展的思路調整。”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城市處處長陳宏斌說。

        陳宏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013年,湖北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先后通過了《關于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定》《湖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等文件,正式提出“把湖北建設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綠色支點”。而此前中央對湖北的定位是,“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由“支點”到“綠色支點”,對湖北來說同樣影響深遠。

        在研究者看來,主政者不斷強調綠色發展有著一定的現實迫切。湖北省作為擁有長江干線最長的省份、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承擔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此外,湖北省東、西、北三面環山,山地和丘陵占到80%,有著“千湖萬林之省”的稱號,這些客觀實際決定了湖北省要“不走尋常路”。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