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成都政府解讀《成都市統籌城鄉2025規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25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和解讀《成都市統籌城鄉2025規劃》。《規劃》圍繞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定位和“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提出統籌城鄉的總體目標定位:到2025年,率先將成都建成城鄉一體、和諧相融的幸福城市。

      \

      統籌城鄉2025規劃的總體思路

        《規劃》將這個總體目標分解成六大具體發展目標,即著力建設“六個區”:城鄉形態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區、生產要素平等交換的集成創新區、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成果共享區、社會治理科學有效的善治先進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宜居區。

        以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為指向,以健全統籌城鄉體制機制為重點,以盤活農村土地、資本、勞動力資源為突破口,成都為未來10年的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制定了十大任務: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優化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完善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機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梳理十大任務,重點是盤活“三個資源”:一是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創新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機制,建立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市場,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二是盤活農村金融資源,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產權抵押擔保,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方式,健全農村信用體系;三是盤活農村勞動力資源,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升人口服務管理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人力資源更加充分就業。

        落實到舉措上,成都將加快“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到2025年,幸福美麗新村實現全覆蓋,其中建成“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超過500個;推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建設示范片、示范鎮;打造創新高效、標準品牌、生態安全、開放合作、幸福共享“五大新型現代農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農村公共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大力發展城鄉社會事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據了解,成都每年將通過編制年度計劃的方式抓好《規劃》落實。目前,2016年度計劃已編制完成,正全力推進實施。

        熱點直擊

        現代農村產權制度

        ——《規劃》提出,重點推進農村產權“全域數據庫”建設,做好農村產權基礎數據信息的動態更新、互聯共享。探索農村產權“長久不變”的實現方式和法律支撐,建立二輪承包期到期后自動續期的制度,實現農村產權投資的長遠預期。

        農村金融改革

        ——以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為橋梁,推動金融機構進入農業、農村,讓農村經濟更好地發展。目前,成都正在積極爭取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村房屋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通過省政府向國務院報送了崇州市、郫縣、溫江區3個區(市)縣的試點申請。

        集體建設用地開發

        ——將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機制納入了《規劃》,力爭實現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促進城鄉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節約利用。在符合城鄉建設規劃和鎮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實施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或者通過聯營、入股等形式與其他市場主體共同開發,或者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流轉給其他企業經營,用于工業、商業、旅游、服務業等項目建設,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面積年均增長5%以上。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制度,構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機制。

        戶籍制度改革

        ——推進居住證管理,建立條件入戶和積分入戶雙軌并行的入戶制度。同時以居住證為載體,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的體制機制,逐步擴大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健全包容性城市政策體系,推進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及家庭融入城鎮。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