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座融匯歷史與現實,刻著光陰卻又走在時代前沿的城市。
這里的一池湖水撩動著千百年變遷的光影,積淀歷史的白墻黑瓦與身畔高樓的玻璃幕墻,搭配出最“江南”的城市格調。這里的老字號和傳統經濟仍“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座座產業園、高新區的崛起,又用信息經濟、互聯網等形式,改變著發展“劇本”。
曾驚艷歷史,又將與G20峰會、亞運會傾情相遇的杭州,今年提出了全新城市發展藍圖——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東方品質之城,努力建成美麗中國的樣本,朝著建設世界名城目標大步邁進。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長張鴻銘接受中新網專訪時,結合上述目標介紹了杭州的具體實踐思路。他指出,“十三五”期間,抓好杭州城市國際化、創新創業能力、城市民生保障等工作,將成為解碼城市韶華時代的核心動力。
蓄勢“起舞”拉升杭州國際化動力
國際化夢想之于杭州,恰逢其時。
張鴻銘說:“中央對杭州發展高度重視,杭州的國際化體現著長江經濟帶開發、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等要求。杭州經濟、歷史人文、合作交流等已頗具國際化基礎,而經濟全球化、人才引進和城市管理對比參照等需要也讓杭州有著國際化需求。”
的確,按照傳統印象,她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女子”,在西湖、大運河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江南煙雨的交織中散發著獨有風情。而“溫柔”背后,從不甘于落后時代的杭州,已在國際化氣質培育上,開始了“起舞”前的蓄勢。
這種氣質,體現于城市經濟發展之上。去年杭州GDP達10053.58億元人民幣,是中國第十個邁入萬億級方陣的城市。18025美元的人均GDP,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而阿里巴巴、吉利等中國企業新勢力,則正用先進模式、理念影響著全球經濟。
這種氣質,體現于百姓日常之中。這里的跨貿小鎮讓市民在家門口實現了“買賣全球”,每周超過400架次的國際航班連通了杭州與世界;杭州國際學校等多所國際學校豐富著城市教育體系,4個國際化醫院試點進程的加快、國際性醫療專區的設立,讓健康在杭州有了國際化保障。
杭州的夢想并不止于此。張鴻銘將“國際化”列為了杭州實現城市藍圖的首要驅動力,而在杭州“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其同樣成為杭州的首位戰略。在張鴻銘看來,國際化驅動力的提速,需要杭州在城市品牌、經濟、文化、環境端協同發力。
這更似一副“多點開花”未來圖紙:在打響城市國際化品牌層面,通過G20峰會、亞運會效應提升國際知名度,積極吸引國際組織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落戶杭州。在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層面,通過打造產業高地,營造開放合作新優勢。增強文化國際影響力層面,加強與國際友城合作,成為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而在環境國際吸引力的增強上,杭州將加快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的國際化步伐,并建設國際性區域交通樞紐……
“要通過城市國際化提升在國際知名度、美譽度;提高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真正把杭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品牌打出去;最終讓杭州成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化大都市。”張鴻銘期望,該驅動力為杭州建設世界名城打下堅實基礎。
深修“內功”“創”造未來城市潛力
“國際化”為杭州現階段擁抱世界提供著底氣,而創新創業驅動力的進一步激發,無疑是杭州蓄勢未來的關鍵。這個五年杭州明確提出打造“中國創新創業之都”,而深修“內功”完善“生態”,則成為其激發未來潛力的關鍵。
創新創業的勇氣執著,在杭州處處可循。
“75后”楊震昊作為連續創業者,曾合伙創立過網站,也曾在科技公司任職。他在2013年創辦杭州火圖科技,為中小企業提供低門檻的移動互聯解決方案。去年底其公司完成A輪5000萬元人民幣融資,估值5億元。在杭州,無數這樣的創客正匯集成洪流,改變著城市“顏值”和“氣質”。
創新創業的環境土壤,在杭州悄然肥沃。
目前杭州眾創空間達近百家,幫助創客從雛鳥蛻變為雄鷹。特色小鎮成為“雙創”全新載體,單在夢想小鎮便聚集了500余個創業項目、近4400名創業人才;政府服務方面,杭州安排專項資金助推創業、積極鼓勵引導天使和風投機構,試行企業簡易注銷等舉措,讓創新創業門檻不斷降低。
張鴻銘說,杭州的創業創新正形成品牌化、基地化、交融化和政府服務“小二化”特點。
“杭州創新創業‘新四軍’品牌已經打出,也形成了眾創空間和特色小鎮品牌。通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大高新區的載體打造,眾創空間和特色小鎮的建設,杭州‘雙創’有了基地化雛形。此外創業、創新在杭州是交融化的,可以互相轉化,人才、產業發展相交融。政府方面我們要求像‘店小二’一樣做好和優化服務,提供一站式、低門檻的服務。”他介紹。
去年杭州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1485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1212.6億元人民幣,入選中國十大創新生態城市……杭州績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胡敏翔評價,杭州涌現出了大批科技型企業和優秀項目,良好環境使許多成果有效及時轉化,能明顯感到杭州創新驅動力正不斷強化。
張鴻銘指出,未來杭州要通過打造“中國創新創業之都”,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大“雙創”步伐。
“首先繼續搭好平臺,在兩大高新區等基礎上,布局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等平臺,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此外政策要進一步優化、調整,讓杭州真正變成創新創業高地、樂園。杭州也決心更多地招引人才,有了平臺、政策就要讓人才、項目成本更低地進來。我們配套的投資幫扶體系要繼續完善,使‘雙創’成果更豐碩,轉化更及時。”張鴻銘說。
他描繪了心中“創新創業之都”的圖景:“有良好的政策、投資和發展環境;高層次創客潮涌而來,科技型小企業遍布杭城,頂天立地的知名企業大批出現;知名投資人、投資機構匯聚杭州,眾創空間和服務機構齊全;擁有寬容失敗的濃厚文化;成為‘生態系統’完善,創新創業者的首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