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超級城市群發展規劃陸續揭開蓋頭。
4月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復》(國函〔2015〕62號),《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的原則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是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
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在批復中寫道。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只是一個開始。
按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今年將“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
今年1月,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曾援引權威人士的說法稱,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從重點培育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敲定發展定位和六大任務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國土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
國務院在批復中給長江中游城市群設定的發展定位是:努力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告訴早報記者,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待《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一、從國家大戰略方面考慮,目前國家正在推進城市群建設的發展,促進中部城市崛起。二、從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考慮,原先舊的思路要轉換,分三大板塊(下游的長三角,中游的長江中游經濟群,上游的成渝城市群)進行推進和落實。三、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基礎設施建設將為企業帶來便利,也可以參與實施具體項目;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可以避免企業過度競爭;增加企業聯合發展機遇。
根據《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接下來相關部門將重點推進六方面任務:一是城鄉統籌發展。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武漢、長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是產業協調發展。四是共建生態文明。五是公共服務共享。六是深化對外開放。
武漢大學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告訴早報記者,湖北所有地級及地級以上的12個城市都要融入到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中來,武漢要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還要積極和長沙、南昌兩個省會城市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并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公共文明、環境保護等方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