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加強對城市規劃的管控,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尤為迫切。目前,昆明中心城區面積達412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125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61.6%;昆明城市由單中心的擴散向組團發展轉變,初步形成“一湖四片”“一主四輔”為核心的城鎮發展格局……謀劃好城市的發展定位,規劃好相應的空間布局,才能彰顯城市個性特征,不斷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借鑒先進經驗
高水平規劃引領發展
有很長一段時期,我國一些城市規劃理念采取的是前蘇聯模式,即把城市分成重工業區、工業區、居民區、行政區等幾個單一的功能區,交通問題的解決主要依靠環道組織。這樣規劃的優點是清晰明了,而缺點在于當城市發展到“巨無霸”的時候,人們需要長時間通勤,導致交通癱瘓;而社會結構單一不多元,不利于各組團之間的交流……過去昆明的城市規劃,或多或少攜帶著前蘇聯模式的基因。
在已經上報國務院待批的《昆明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昆明不僅實現了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市域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等基本實現全覆蓋,由美國知名規劃專家彼得·卡爾索普主持的《呈貢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還借鑒發達國家的規劃理念,采用“TOD”和“街區制”模式布局;由同濟大學規劃院主持的《昆明巫家壩地區控規與城市設計》,還采用控規和城市設計結合的方法編制,同樣引入“街區制”概念。“街區制”的特點是“窄馬路、小街區、密路網”。它能優化街區路網結構,與原來封閉的住宅小區相比,它更開放便捷,能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建設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配合的道路網系統,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
昆明市規劃局局長尹旭東介紹,呈貢新區“街區制”覆蓋區域為高鐵南站出口周邊12平方公里。采用“街區制”布局后,該片區將分解形成100m×100m的小尺度街坊,打通居民生活空間,促進市民交流,促進低碳交通發展,此外集商務辦公居住于一體的街區樓房將更加節約土地空間。在專項規劃方面,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昆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構建以滇池流域地區為主的綜合交通體系,由清華同衡規劃院編制的《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構建市域和滇池流域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在建筑特色研究方面,邀請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知名教授牽頭開展《昆明城市建筑特色導引》研究,將提煉出代表昆明地域文化的建筑特色構成要素,用于指導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等規劃管理工作。在規劃研究方面,正在開展環滇池城市空間形態及天際線控制規劃、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疏解主城功能和人口等專項研究課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通過加強對城市天際線、山際線和水際線的控制與保護,著力建設山水交融、錯落有致、富有立體感的美麗山水城市。
提升規劃質量
與國家重大戰略銜接
“目前昆明市也存在規劃管理意識不強、城市建設品質不高、城鄉規劃執行不力等問題,造成山水環境破壞嚴重、歷史文化割裂、喪失特色、千城一面等后果,有些后果甚至不可逆。”昆明市規劃局局長尹旭東表示,按照國家給云南省、昆明市的新定位,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總體要求,結合昆明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昆明市“兩核一極兩區六廊”的空間開發格局,在今后一段時期,昆明將緊緊圍繞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優化布局、完善功能;更加注重四化同步、統籌城鄉;更加注重集約高效、綠色低碳;更加注重傳承文化、延續文脈;更加注重制度建設、依法行政;更加注重“陽光規劃”、公眾參與,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鮮明、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據了解,昆明市規劃局正在組織《昆明2050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編制計劃,對未來30年昆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城市空間布局等重大戰略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該規劃將更好地與“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相銜接,與建設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定位相匹配,堅持保護提升老城,加快新區拓展,積極聯動滇中新區融合發展,構建功能完備、高效聯通、生態宜居的“兩核一極兩區六廊”的城市新格局;同時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為昆明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劃定增長邊界
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
昆明市規劃局還將充分整合國土、環保、發改、林業、交通等部門的專業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工作,實現發展目標、人口規模、建設用地指標、城鄉增長邊界、功能布局、土地開發強度“六統一”目標。
此項工作將分為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在滇池流域地區率先完成,包括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呈貢、晉寧六縣(區)和高新、經開、度假區范圍(不含官渡大板橋辦事處和呈貢七甸辦事處范圍),總面積4064平方公里;第二階段在昆明市其他縣(區)開展,各縣區及市域內滇中新區托管區的“多規合一”工作完成后,成果統一納入全市“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最終在“一張圖”中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含基本農田保護控制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和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等“三線”,形成完整的空間規劃控制線體系。內容包括劃定城市生態控制線,明確禁止建設區,保護生態環境,構筑生態安全格局,“看得見山,望得見水”;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保護城市文脈,“記得住鄉愁”;劃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城市高效、集約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結合城市防洪、排澇規劃,統籌建筑、水系統、綠地系統、道路系統等,建設海綿城市;實現城市建設區域的低影響開發和雨水資源化利用;緩解城市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問題。
此外,昆明市規劃局還將開展城市設計及地下空間規劃。城市設計將規范城市空間秩序,塑造風貌特色,打造昆明城市名片;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格局,保護滇池空間景觀;對環滇池周邊整體的空間形象進行合理控制與引導,指導臨滇池區域的城市開發建設;而會展中心片區將完善片區的城市空間形態及天際線控制,優化用地性質,進行街區開發引導,形成開發準則等內容。地下空間規劃將依托城市重要公共節點地區,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形成地下空間開發重點區;整合電力、給水、弱電管道等各類線網布局,合理選取道路推進綜合管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