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
會議指出,以改革創新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現代化,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
為此,會議強調,長三角城市群首先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以來,國務院已經批復3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分別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群體,經濟效益高、要素流動快的區域,是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依托,也是最能體現影響力的城市群。”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上海作為其中的核心城市,其自貿區推廣即是最關鍵的制度層面的合作,對長三角城市群非常重要。
打造改革新高地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長三角以僅占全國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20%的經濟總量,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此次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對長三角城市群確立了更高的定位。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規模大、基礎好、市場化程度高,政府改革的新型措施相對來講做得比較到位,所以長三角改革有所突破,能夠給全國形成示范。”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
郁鴻勝認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出臺背景主要在于國家對“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考慮,“長江經濟帶涉及5個城市群,以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區域城市群為主體,以黔中和滇中兩大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其中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規劃國務院已經頒布,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出臺才能使整體規劃完整。”
此外,長三角城市群在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中也有重要地位。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發揮上海“四個中心”引領作用。
具體到操作層面,國務院會議提出,長三角要帶頭發展新經濟,強化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汽車、新材料等高端制造業關鍵領域創新,發展金融、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陳建軍對此認為,長三角本來就是我國外向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在當前外貿形勢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長三角地區能做的,主要有加大外貿產品的轉型升級力度,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力度、出口份額,加大服務貿易的力度,“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