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詮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時代特色和要求,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通過學習,我們深刻領會了新時期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了推動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深刻理解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要有新動力,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結合學習講話精神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我們對網絡強國和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趨勢等方面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一是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的現代城市對于未來的想象。它使得城市更宜居宜業,更具有活力,也更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二是智慧城市是一種發展模式,它改變了依賴資源投入的粗放模式,通過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三是智慧城市是一個城市基于現有基礎,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發展的過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內涵也不斷豐富。
清醒認識智慧城市建設的瓶頸和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通過這一論述,我們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一是內涵路徑問題。有的簡單把城市信息化或者數字城市等同于智慧城市全部,有的把智慧城市看成是建設數據中心、寬帶網絡,缺乏對智慧城市目標、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的思考。二是統籌規劃問題。許多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倉促上馬,缺乏統籌規劃,隨意性大。三是區域特色問題。智慧城市很少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城市特點,簡單復制,缺乏地域特色。四是信息孤島問題。信息資源的開放利用不足,信息碎片化現象嚴重,導致出現大量的“信息孤島”。五是商業模式問題。資金來源單一,政府主導推動的形式往往導致“雷聲大、雨點小”,項目如何實現盈利繼而實現可持續循環仍需探索。六是信息安全問題。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安全評價體系、牽頭組織規劃等仍處于初級階段,已經建成的智慧城市雛形對信息安全沒有全面加以考慮。
切實把握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和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的治理要堅持鼓勵支持和規范發展并行,堅持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并舉,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結合講話精神,使得我們更清晰了未來工作的著力點和關鍵。一是注重大數據驅動。要打破部門、行業壁壘,制定政務數據共享和開放的標準與目錄,建設共享交換平臺和統一開放平臺,全面推動政務數據共享和開放。二是發揮市場導向。采取購買服務、PPP等多種形式,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讓企業更多地參與到智慧城市運營的全過程,使市場需求真正成為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源動力”。三是構建智慧生態。發掘創造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智慧應用,發揮相關細分領域的規模效應,讓智慧應用發展成為城市新興產業,實現智慧增長。四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理清各種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突出本地智慧城市建設特色,理性安排發展次序,明確發展重點。五是突出解決民生問題。突出行業應用,大力實施“互聯網+公共服務”工程,讓互聯網在城市惠民服務工程中發揮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