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北京將建通風廊道引穿堂風 專家解析吹霾效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16  

        在北京市規劃委的統籌下,北京市成立中心城通風廊道系統研究團隊,規劃了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以及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以提升建成區整體空氣流通性,促進城區內外熱交換和污染物擴散。如今,該研究團隊正通過數據計算、路徑尋優等科學方法規劃三級通風廊道,以在中心城形成一套完善的通風廊道網絡系統。

        通風廊道成城市規劃修改亮點

        “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已明確要求“打通城市通風廊道,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表示,北京市正在利用通風潛力較大地帶,完善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系統,為此成立由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氣候中心以及北京愛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的中心城通風廊道系統研究團隊。

        據介紹,北京市目前規劃了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以及多條二級通風廊道。“我們現在正在規劃設計更加微型的三級廊道。”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說,“未來,各級通風廊道將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通風網絡。”

        記者了解到,這5條一級通風廊道主要組成部分是北京市中心城區多座公園和大片綠地。據介紹,西北部的廊道一,包括昆明湖、昆玉河,紫竹院公園、動物園,玉淵潭;西部的廊道二的起點設在植物園;沿中軸線地區的廊道三,包括太平郊野公園,經東小口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以及后海、北海等;中心城東部的廊道四,包括清河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朝陽公園等;中心城東部的廊道五,主要為東五環及兩側綠化帶。

        “通風廊道系統構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區的風熱環境,緩解中心城區的熱島效應。2012年監測數據顯示,嚴重時,北京市城六區熱島面積已占到該區域總面積的77%。“這次規劃選擇有條件的地區構建‘南北通透’的通風廊道,通俗地說,就相當于‘穿堂風’。”何永說,通風廊道并不是要“造風”,而是讓郊區的冷空氣帶更暢通地流動到市區,并把市區的熱空氣“換”走,從而有效降低市區溫度。

        記者了解到,通風廊道的規劃設想在很多年前就提出過,并進行了局部的探索,但此次消息發布是通風廊道系統構建第一次明確提出,也將作為最大的亮點之一明確體現在最近正在修改的城市規劃中。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