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文批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原則上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的規劃修改稿,要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聯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26個城市組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被寄予厚望。統計數據顯示,長三角城市群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僅占我國國土面積的2.2%,但這里總人口超過1.5億人,相當于全國人口的11%,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67萬億元,占全國GDP的18.5%。人力、智力資源豐富,內陸腹地廣闊,發展歷史悠久,長三角這一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迎來了新的機遇。
國務院批復要求《規劃》實施要以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為引領,以共建全球科技創新集群為支撐,以共守生態安全為前提,以健全包容共享的體制機制為保障,構建網絡化、開放型、一體化發展格局,持續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城鄉統籌、全方位開放、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聯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根據批文,滬蘇浙皖四省人民政府為《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者,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開展實施情況評估。
三月份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對城市群的建設著墨良多。國務院提出將在“十三五”期間建設19個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目標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彼時,北京“動批”天皓成批發市場剛摘牌數月。如今,北京地區目前已有139條公交線路可刷京津冀互通卡,預計今年年底,包括京津冀三地城市在內的100個以上城市,將實現交通一卡互聯互通;《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與合作框架協議》已于近日簽署;北京市已經組織搭建了七省區市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平臺,京津冀三地統一了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級標準……城市協同發展,給民生帶來了真切的福利。
如今,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城市協同發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再邁一大步。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區域經濟戰略的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得到提升,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已經明晰。從行業來看,長三角地區的交通行業、基礎設施、新興產業、旅游業等均有望迎來實質性利好。長三角全面邁向“當日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