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纷鳛橐环菔锥汲鞘邪l展史上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務實性的文件,從7方面共36項具體措施對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進行了明確要求,其中涵蓋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多個方面。本刊對該《意見》進行了梳理和歸納,總結出揭示北京未來城市規劃建設發展趨勢的13個關鍵點,以期為行業企業把握未來建設機遇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點一:
2016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
編制工作
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出發,突出國際一流、文化傳承、破解難題、改革創新等重點問題,強化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明確到2030年城市發展的基本框架,并遠景展望到2050年。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推動形成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審批的法定程序,堅持開門編制規劃,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2016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關鍵點二:
構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
“統一坐標系”
實現總體規劃層面的“多規合一”。2016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兩圖合一,實現城市規劃向城鄉規劃轉變。
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的“多規合一”。將街區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基本單元,逐步推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公共空間等專項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相融合,實現多規劃在街區層面要求銜接、內容統一、管理協調,構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統一坐標系”?;緦崿F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未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區域,不得進行建設。
關鍵點三:
強化“兩線三區”全域空間管控
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紅線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確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久框架。制定差異化的“三區”管控政策,生態紅線區強化生態底線管理,探索建立生態用地儲備制度;集中建設區嚴格落實建設邊界,優化功能結構,集約高效發展;限制建設區實現“減地增綠”,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集中。加強全市空間管控目標任務分解,區政府落實屬地空間管控責任,編制年度實施方案。
關鍵點四:
貫徹建筑設計新八字方針
編制城市設計導則,強化自然山水特征,突出首都歷史文化特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對重點區域的城市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公共空間、建筑高度和風貌等進行全面控制和引導建立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全掛鉤的工作體制,將城市設計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實現城市設計全覆蓋。
加強建筑設計管理。全面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建筑設計必須符合城市設計要求。完善建筑設計決策評估機制,倡導開展建筑評論,強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層建筑設計管理,開展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評估。進一步培育和規范建筑設計市場,著力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一流建筑師隊伍,建立責任規劃師和責任建筑師制度。
打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依法逐步打開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充分挖掘城市邊角地、畸零地及閑置空間,不斷提高公共空間覆蓋度。通過銜接大型設施、建設城市綠道、優化濱水空間、打通步行道、“拆墻見綠”等多種有效手段,構建便捷可達、多層級、成網絡的公共空間體系。建立公共空間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從管理維護到共建共享的有效銜接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