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森林擴面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明確,創新全民義務植樹模式,每年義務植樹5000萬株以上,到2020年帶動3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100萬貧困人口增收。
《計劃》明確,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森林蓄積量達到4.71億立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林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助推生態補償脫貧78萬人,逐步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結構持續優化、保護措施有力、綜合效益顯著、生態環境宜居、服務功能增強的森林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計劃》指出,大力實施青山工程,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種植業結構調整。
大力實施社會化造林,創新全民義務植樹模式,提高盡責率,完善五級干部義務植樹機制,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組織動員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學校院校通過眾籌、領養、募捐等方式參與植樹造林,每年義務植樹5000萬株以上。
推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脫貧,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到2020年將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到15元。及時兌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帶動3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100萬貧困人口增收。
(實習生 陳林 記者 姚東)
《計劃》明確,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森林蓄積量達到4.71億立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林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助推生態補償脫貧78萬人,逐步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結構持續優化、保護措施有力、綜合效益顯著、生態環境宜居、服務功能增強的森林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計劃》指出,大力實施青山工程,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種植業結構調整。
大力實施社會化造林,創新全民義務植樹模式,提高盡責率,完善五級干部義務植樹機制,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組織動員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學校院校通過眾籌、領養、募捐等方式參與植樹造林,每年義務植樹5000萬株以上。
推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脫貧,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到2020年將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到15元。及時兌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帶動3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100萬貧困人口增收。
(實習生 陳林 記者 姚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