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動態 » 正文

      龍泉寶溪:砍樹變看樹 葉子變票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05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劉曉霞  
            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地處浙閩邊界,全鄉森林覆蓋率88.3%,林木蓄積量近百萬立方米。

            近年來,寶溪鄉發揮自身林業優勢,著力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砍樹變看樹、林區變景區、農村變景點、林農變老板,并先后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鎮、森林文化小鎮等稱號。

            念好“山”字經

            要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必須堅持科學利用綠水青山。只有科學利用,綠水青山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摸清家底。2006年,寶溪率先在全市開展山林延包。2009年,寶溪又率先在全市開展林權勘界,實行“一戶一圖一表一卡”的林權IC卡制度,將產權明晰到戶。

            植樹治水。寶溪全力加強綠化、彩化、香化、美化。近3年,該鄉完成林相改造7000余畝,建設森林通道60公里,創建綠化示范村9個。

            創新機制。寶溪著力破解林農融資、林權流轉和規模經營難題,試行林地三權分置、村級擔保合作社、公益林質押等制度,建立了林權流轉咨詢受理平臺和惠農擔保合作社,年放款量達400萬元,惠及100余戶。

            此外,寶溪將鄉村森林休閑旅游列為產業發展重點,制定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開發披云山自然生態景觀,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全鄉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00余萬元,并鼓勵農戶將閑置土地流轉給工商資本,推動鄉村基礎產業發展,建成“空中幽谷”戶外休閑基地和香榧康養產業園。

            做活“水”文章


            寶溪是甌江、錢塘江、閩江之源,寶溪立足這一優勢,全力做活“水”文章。

            引導全民治水。寶溪構建河道專職保潔和村民共同參與的保潔制度及下游村監督上游村的監督機制,制訂治水方案,形成相關公約,寶溪溪已列入省級濕地保護名錄。

            用好青山綠水。寶溪打造“一畝之間”“蓮香溪遇”“小橋人家”等鄉村特色,引水進村,建起戶外天然游泳池、水上漂流、向日葵水上滑道等水上游樂設施,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展現“水中享清涼,岸邊看風景”的詩情畫意。

            綠水青山顯成效

            如今,寶溪的生態景觀錯落有致,生態文化古樸淳厚,生態產業興鄉富民,與10年前大不相同。

            生態更美了。10年間,寶溪鄉林木年采伐量從2.5萬立方米下降到1.3萬立方米,下降近52%,同時累計劃建公益林9.8萬畝,占有林地面積的45%。如今,全鄉森林植被茂盛,水質達二類標準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占全年的96.2%,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達到1.8萬個。披云山被列入浙江最美山峰和最美森林,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產業更強了。寶溪林權規范有序流轉盤活了林地資源,金融惠農擔保解決了產業資金,生態富民產業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了毛竹、香榧、油茶、香菇、木耳、靈芝、高山蔬菜、茶葉等特色林業產業,油茶、靈芝、香菇、木耳、茶葉、蜂蜜、瓷土資源等特色加工業和以披云山等自然生態景觀戶外體驗、農家樂等林旅融合發展的現代旅游業,年產值達5600余萬元,創造就業崗位2100余個。

            百姓更富了。在寶溪鄉,“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青山”變“金山”成為現實,砍伐林木不再是鄉民的唯一出路,從“砍樹”轉向“看樹”已成為共識,林農可通過貸款變現、流轉變現,還可依托綠水青山發展生態旅游業。10年間,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兩番,從4759元增加到19304元。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