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需要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從創造平等投資機會、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完善價格管理和政府補貼機制等方面入手,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進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記者近日跟隨國務院督查組赴廣東、重慶、福建、四川等省(市),發現各地積極探索創新,完善政策措施,有力引導帶動了民間資本投向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還需進一步落實政策、完善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
PPP在一些地方遇阻,具體保障機制亟須落實和完善
在公共服務領域,國家鼓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以政府資金撬動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在督查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一些PPP項目中,有的民間資本想進卻進不去,有的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民營企業投資收益,導致民間資本持幣觀望。
四川遠艦建設集團董事長楊遠見反映,有的地方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有的甚至直接拒絕民企參與。加之國企貸款容易,競爭力更強。在PPP項目申請方面,民企壓根不是對手。希望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引導民企參與。
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反映,公共服務領域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低,如果沒有合理的價格管理、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即使政策、資金到位,民企也會擔心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不敢貿然進去。有些地方PPP模式機制設計和創新停滯不前,配套激勵措施還未出臺,影響了民企投入的熱情。
在山西東杰智能物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公司新一代立體車庫,董事長姚長杰介紹,立體停車庫的研發,可有效解決城市停車難,適合在新型城市建設中廣泛推廣。國家大力推進PPP項目,對他們這類服務于城市規劃交通的企業是利好。雖然東杰智能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成功融資,并拿到近200家停車場改建項目的優先權,但想參與立體停車PPP項目卻遇阻。姚長杰說:“企業一不缺錢、二不缺技術,缺的就是各個職能部門協調解決問題。現在從立項、規劃、土地、消防等都需要企業多頭跑。有的地方不愿意拿出土地資源,也沒有相關支持配套措施,民間資本怎么敢投?”
也有些地方積極創新,先人一步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南省圍繞調動民間投資參與PPP項目積極性,增強投資吸引力,出臺了《擴大民間資本參與公共領域建設投融資指南》。省財政廳確定3批省級PPP示范項目199個,涵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市政工程、醫療衛生、旅游、教育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總投資3109億元,前2批82個項目中,已有63個項目與社會資本簽約,簽約率達76.8%。政府有關部門從項目前期費、建設補貼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和引導,探索創新信貸服務,利用工程供水、供熱、發電、污水垃圾處理等預期收益質押貸款。既支持了項目的建設運營,使民企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又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