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昆明市“十三五”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送審稿)》(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昆明城市各類綠地合理布局,完善綠地系統結構,提高綠地景觀品質,使綠地率達到4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以上,比“十二五”末的10平方米有所增加。積極創建具有“中國春城”特色的高原湖濱生態園林城市。《規劃》初步提出,中心城區“十三五”新建公園建設總投資約為703000萬元(約70億元)。
帶狀廊道
山水連通生態隔離防止城市無序蔓延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昆明園林綠化更注重和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的銜接與規范,從宏觀角度看,將以“帶狀”形態分布。具體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建設環山森林公園、環湖濕地及環山環水綠道,計劃在中心城區周邊地區主要的滇池面山區域,以郊野公園的建設為主要手段,加大植樹造林和山體植被恢復力度,重點建設十六個“片林”,包括:西山風景名勝區、寶珠生態公園、碧雞山森林公園、筇竹寺—郊野公園、青山公園—西白沙河公園—長蟲山生態公園、松華壩生態公園、野生動物園、呼馬山森林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牛頭山森林公園、祭蟲山森林公園、張官山森林公園、松茂郊野公園、烏龍堡森林公園、尖山森林公園、馬金鋪森林公園。
其次,建設生態綠化廊道,強化山水的連通性:依托昆明中心城區內主要的入滇河道建設“山—水”連續的生態景觀通廊。建設以盤龍江、大觀河、飛虎河、寶象河、洛龍河、呈貢中央景觀河道、撈漁河為依托形成的七條中心城區內部主要的生態綠化廊道。
還要繼續推進城市生態隔離帶的建設,防止城市建設的無序蔓延。推進昆明中心城區范圍內“主城——呈貢——空港經濟區生態隔離帶”、“主城——空港經濟區生態隔離帶”、“呈貢新區——馬金鋪生態隔離帶”三條生態城市隔離帶的建設,以防止城市建設的無序蔓延,促進昆明中心城區組團式空間結構的形成。在城市隔離帶內禁止一切城市建設活動,強化生態建設和植被恢復。
市內造景
屋頂墻面綠化增強都市氣息
打造生態園林城市,不僅要在公園建設打造方面下功夫,還要真正把城市風貌和園林綠化建設結合起來。在《規劃》中,也提到結合昆明自身條件進行城市綠化廊道建設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期間繼續推進入滇河道整治工程,結合昆明中心城區內豐富的水系脈絡建設綠化廊道,形成濱水帶狀公園,按照《昆明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要求對河道兩側進行退讓,并結合相應的片區或項目的改造,同步進行濱水帶狀公園的建設。
在盤龍江、寶象河、中央景觀河沿岸兩側各設置寬20—50米沿江開放式游覽綠帶,形成中心城區主要的景觀綠帶;結合金汁河、大觀河、老運糧河、新運糧河、烏龍河、船房河、西壩河、采蓮河、枧槽河、明通河、馬料河、洛龍河、撈漁河等河道整治,兩側各建設8—30米寬度不等的帶狀濱水綠地。
與水景觀同步進行的景觀道路建設,對選取的二環路、三環路、內繞城線、北京路、白龍路、春城路、彩云路、滇池路、龍泉路、人民路、日新路、西華路、大觀路、廣福路、灃源路、飛虎大道、機場高速公路、呈黃快速路、滇緬公路、呈貢中央大道(呈貢中央公園兩側道路)、環湖路這些景觀道路,通過適宜的行道樹種、喬灌草分層次的搭配以及多色彩的植物配置,展現不同的別致景觀特色,使這些景觀路在不同季節、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欣賞春城的獨特美。在中心城區以道路、河流為綠色紐帶,把中心城區公園、居住綠地等其他綠地串聯起來,與城市外圍綠色環帶組成整個保護網絡體系。
與此同時,還要廣泛開展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擴大綠化空間,并研究制定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的管理辦法,體現現代生態都市氣息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