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經建成14個大型森林公園、13個濕地公園,到2021年,這些數字將會大增。市林業局昨日公布未來幾年林業建設思路,計劃到2021年,全市建成20個森林公園、25個濕地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37.45%,活立木蓄積量達到385萬立方米,基本形成“城市綠帶、鎮村綠景、山區綠屏、水鄉綠網”的生態格局。
打造三大生態圈
據市林業局介紹,從今年起,優化城市布局,打造三大生態圈:都市休閑生態圈、特色濕地生態圈、山區森林生態圈。
都市休閑生態圈的規劃將以生態片區概念引導生態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建設以黃旗山森林公園、同沙生態公園、植物園、水濂山森林公園為主體的都市休閑生態圈,在中心城區完善和新建一批公共休閑綠地,打造功能完備、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公園。
特色濕地生態圈建設以華陽湖濕地為龍頭的特色濕地生態圈,與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建設緊密結合,開展水生態修復、濕地公園建設、特色村莊塑造、標志性河岸打造等項目建設,彰顯嶺南水鄉醇美風情。
山區森林生態圈建設以銀瓶山森林公園、南門山森林公園、寶山森林公園、山水天地森林公園等構筑的山區森林生態圈,建設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綠色生態屏障,鼓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加大森林公園建設力度,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打造珠三角地區的觀光休閑大“氧吧”。
到2021年,全市建成20個森林公園、25個濕地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37.45%,活立木蓄積量達到385萬立方米,基本形成“城市綠帶、鎮村綠景、山區綠屏、水鄉綠網”的生態格局。
建成197個綠化美化鄉村示范點
東莞有500多個自然村,每個村都建有綠化小公園,并完善了道路兩旁的綠化。在此基礎上,市林業部門將按照城鄉綠化一體化部署,利用“小山小湖”建設、“三舊”改造、社區建設等契機,因地制宜建設休閑宜居型、生態旅游型、特色產業型和嶺南水鄉型的森林小鎮14個,扶持24個鎮街24個村(社區)開展綠化建設,建成197個綠化美化鄉村示范點。
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改造水源涵養林200公頃,撫育幼林1593公頃;按園林二級養護標準,對廣深高速等四條生態景觀林帶進行撫育養護;營建生物防火林帶15公里,撫育生物防火林帶2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