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威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30年城市八成完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昨日記者從威海市住建局了解到,威海市《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出臺,為海綿城市建設畫出路線圖: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意見》指出,威海市要推進海綿型公園與綠地建設,城市公園、綠地建設要與綠網、水網、路網有機結合,推行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植草溝等方式,在滿足生態、景觀、休閑等功能的同時,切實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

        建設海綿城市,還要大力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改變雨水快排、直排的傳統做法,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新建綠化帶應因地制宜采用下凹式綠地、植草溝等方式,減緩雨水徑流。城市廣場應因地制宜選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

        海綿型建筑與小區建設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的要求,規劃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鼓勵建筑與小區的非機動車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采用透水鋪裝,鼓勵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小區內蓄存雨水的景觀水體或相應設施,鼓勵建筑與小區實行雨水收集利用。

        《意見》要求,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實施的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要率先落實海綿型小區建設要求,配套建設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雨水管渠設施和超標雨水控制設施。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交通場站和商業綜合體等大型公共項目建設,要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根據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威海市海綿城市建設分啟動實施(2016年底前)、全面推進(2017年至2020年)、總結推廣(2021年至2030年)三個階段實施,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