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盡管全文還未公布,但是這一消息已經給外界展開了足夠多的想象空間。
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會議強調,要堅持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進。要嚴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結合調控北京市人口規模。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規劃綱要》的出臺,北京、天津、河北還是比較興奮的,意義也非同小可。”《規劃綱要》具有里程碑意義,說明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正式成為國家戰略,京津冀的合作也開始步入實施階段,對于促進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加快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哪些?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什么是北京的首都功能?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指出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什么是非首都功能?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國平認為,非首都功能主要是指部分相對低端、低附加值的經濟管理功能和服務功能,畢竟北京不僅僅是一個首都,還有2000多萬人口,不能把經濟功能都疏解掉,所以經濟功能有必要存在,只是將影響首都正常職能發揮的產生污染的傳統制造業和一批中心城區批發市場等往外疏解。
據記者了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問題上,各地曾各執一詞,意見不一,都想為本地爭取更高的地位和利益。
“京津冀的關系,說到底,不是三方關系,而是中央與京津冀四方的關系。沒有中央參與,結果就很難預料。”河北省委省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薛維君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有高層出面顯然更加容易協調。
自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并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到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規劃綱要》,用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
“(這個時間)算是比較快的。因為涉及到跨行政區,利益關系都要反復征求意見,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李國平說。
有媒體報道稱,《規劃綱要》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織編寫,該領導小組下的辦公人員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發改委副主任,以及交通運輸部、環保部、民航局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
而編寫《規劃綱要》的保密程度也前所未有,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規劃綱要》編寫時進入了高度保密階段,即便進入征求意見階段,相關地方只能看到涉及各自相關工作的部分,無法得知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