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北京建設城市森林 營造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景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于立霄  
            市民走進離家不遠的林地、綠地,可以看到樹上有鳥、草下有蟲、高低錯落的自然森林景觀……在北京實施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中,打造城市森林將成為一大亮點。


            今年是北京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未來5年,北京將新增森林、綠地、濕地面積100萬畝。其中,今年計劃實施造林綠化面積23萬畝,截至目前,建設進度已近七成。

            從2012年開始,北京實施百萬畝造林工程,綠化美化水平顯著提升,生態承載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也提高到16.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山區綠屏、平原綠海、城市綠景的生態景觀。

            “但是,北京仍存在空間格局不完善、生態系統不夠完整等不足。”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蔡寶軍說,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要重點解決質量水平不高、生態功能不強的問題,突出大尺度綠化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中把新理念貫穿其中,在樹種選擇上,以鄉土植物為主,通過“喬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打造多層次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再搭配豐富的種植食源、蜜源植物,為動物提供取食、棲息場所。

            “在造林綠化中既要保證景觀效果,還要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的需要。”蔡寶軍說,為了解決有林無鳥的不足,此次百萬畝造林工程要求,面積超過300畝以上的區域,每100畝要設置1處鳥類等動物的食源、筑巢場所。

            為進一步完善首都的綠色空間,新一輪百萬畝綠化工程要在城市核心區實現生態景觀重塑,中心城區和新城區多元增綠,形成城市森林與公園綠地為主體的城市綠化體系。

            “城市森林可不是簡單的植樹種草,要讓人類宜居,也要給動物安家,注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科學性、生物多樣性。”蔡寶軍介紹說。

            從2017年開始,作為城市核心區的東城區和西城區,率先試點啟動了城市森林工程,利用居住區周邊、村莊周圍拆遷騰退空間,在百姓身邊增綠,陸續建成新中街、廣陽谷、新街口、城隍廟等6處城市森林公園,總面積14.6公頃,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閑游憩場所。

            作為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核心區建設的城市森林,更加注重城市與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營造出“近自然”的生態景觀。

            在新建成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可以看到,林木郁郁蔥蔥,喜鵲在枝頭跳躍,彩色落葉鋪滿地,一幅色彩斑斕的秋季美景。“我們在原有的30多株國槐、柏樹基礎上,又補植了21個品種的470株喬灌木,以期達到森林覆蓋的景觀效果。”北京市東城區園林綠化局規劃發展科科長馮麗介紹說。

            為營造多物種棲息環境,新中街城市森林里還搭建了3處“昆蟲旅館”。這些造型酷似貓頭鷹的“旅館”,是利用廢棄的磚頭、木頭、竹筒、瓦片等搭建而成的。

            蔡寶軍介紹說,今年全市確定了21處城市森林建設計劃任務,總面積約275公頃,計劃完成16處。

            今年的造林綠化工程加強了留白增綠和規劃建綠,23萬畝造林地塊中,有10.3萬畝為拆遷騰退地,通過實施造林綠化,實現以綠治臟、以綠擠亂、以綠看地。

            同時,北京將嚴格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布局要求,重點圍繞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冬奧會世園會周邊和聯絡線兩側實施大尺度森林濕地建設,在一二道綠隔地區建設13處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的重要綠色節點。

            未來5年,北京將新增森林綠地濕地面積100萬畝,其中新增森林93.8萬畝、濕地3.6萬畝、綠地2.6萬畝。屆時,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以上、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2%,城市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8.6%,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16.6平方米。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