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動態 » 正文

      城市之“肺”:海湖濕地建成開放 總面積百余萬平方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2  

        云杉、暴馬丁香、欒樹、月季、白蠟、黃刺玫、錦葦花、荷花、睡蓮、蘆葦、菖蒲、鳶尾……光看著這些名字,就覺得很美。作為西寧市又一提升城市品位的綠地景觀——海湖濕地(西川濕地)經過多年建設,現已建成開放,雖然這兩天還在補植補種,但已成為西寧市民及游客的一個新的休閑去處。

        據西寧海湖開發建設管理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海湖濕地于2008年9月開工建設,2011年10月基本完工,這幾年來一直在不斷完善濕地的各項功能及景區打造,目前已全部建成開放。海湖濕地總面積約124.5萬平方米,水體面積約24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92萬平方米、游園道路及廣場鋪裝約8.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兩億元。

        市內較大生態旅游區內設萬千“海綿體”

        作為西寧市內較大的生態旅游區,海湖濕地是一個生態公園,它具備獨特濕地景觀形象和自然生態功能,同時還具備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如今已成為吸引眾多游客的重要景點。它不僅僅局限于生物小環境的營造,同時還提供較多的參與空間,使生物的、生態的、氣候的因子與人們的旅游休閑緊密相連,感受到地球氣候多樣性帶來的樂趣,充分享受陽光、空氣和水。

        如今,西寧市正在努力成為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濕地的作用功不可沒。海湖濕地不僅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其中的水生植物還可以把污染物固定下來、吸收,起到減緩徑流、保持水體營養平衡、凈化水體的作用。還對凈化空氣、改善省城生態環境、改進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多條景觀軸線打造生態防護堤岸

        在海湖濕地的建設中,海湖新區管委會維持了原河道走向,設計中心島,北面濕地圍繞小島與站前廣場結合,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突出形象。保留北岸大水面,增設南岸水面;濕地面積相對較大;占用北岸建設用地。南岸依次連接船形廣場、觀鷺軒、親水棧道、休閑平臺、觀景廣場,形成南岸景觀軸線;北岸依次連接假日陽光、觀星臺、鳥語林、游船碼頭,形成北岸景觀軸線。構成一脈兩帶的景觀格局。濕地公園按總體布局劃分為“三大地塊、五大分區”構建:其中三大地塊將基地分為南岸開發區、北岸開發區和核心公園區三大地塊。五大分區則體現“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的設計思想,按現狀自然地形和土地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劃分為“服務、休閑、觀景、保護、游覽”五個區,設置于湟水河上游的橡膠壩,實現整個濕地水系的調節和湟水河洪水的截流調理,原湟水河兩岸則形成能夠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生態防護堤岸,這片百萬平方米的濕地也成為西寧的城市之“肺”,為市民提供更清新的空氣。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