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合肥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公布 將建48座雨水調蓄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3  

        未來5年內,合肥計劃將新建48座調蓄設施來“降服”雨水,總容積相當于挖出了360多個標準游泳池。昨日,記者從市排水辦獲悉,《合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2020)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規劃中為未來全城的排水布局描繪出一張新藍圖。

        防澇標準:能“從容”應對50年一遇暴雨

        按照規劃,最新的合肥市內澇防治標準確定為:有效應對50年一遇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物的底層不進水,保證道路中單向至少一條車道的積水深度不超過15cm。

        本次實際規劃的匯水范圍約444.4平方公里,根據合肥市的水系情況,將全城的雨水排水分區細分為七大系統,包括南淝河系統、十五里河系統、塘西河系統、派河系統、四里河系統、板橋河系統、二十埠河系統等。

        此外,全市還規劃了一級雨水分區25個,二級雨水分區264個。根據劃分,將在分區內新建排水主管23項,總長50.29km,可以預見未來合肥的雨水排放管網分布會更加密集。

        這些管網將充分利用各雨水分區的自然地形,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泵排相結合的原則,使雨水最大程度地實現以最短距離、按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水體,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在地面形成積澇。

        布局構想:擬結合環城水系建設調蓄設施

        為了提升排水能力,國家正提倡打造“海綿城市”。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加強傳統的管網基礎建設外,推廣新的雨水調蓄方式將成為突破口。未來幾年內,合肥將結合城市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和下沉式廣場等合理布局,設置更多類型的城市雨水調蓄設施。

        根據規劃,未來5年內合肥市將計劃新建調蓄設施48座,總容積為75.9萬立方米,相當于建了360多個標準游泳池。其中地上式調蓄設施25座,總容積為28.7萬立方米;調蓄水體13座,總容積為36.4萬立方米;地下式調蓄池10座,總容積為10.8萬立方米。

        市排管辦的相關專家介紹,目前老城區內的杏花、包河、逍遙津三大公園內正在建設調蓄池,今年年底就能全部完工。合肥市還擬結合南淝河森林公園、望湖城公園、環城水系、天鵝湖水體、高速公路沿線綠化帶,設置更多類型的城市雨水調蓄設施。

        根據建設計劃,近期擬先行建設15座。其中,2015年有望在大蜀山東、西兩側,利用現有的溝、塘各建一座“地上式水體”,緩解大蜀山山洪的壓力;在合作化路與休寧路附近,建地下調蓄池;寧國路與南二環附近,一座地上式綠地調蓄設施也可能開建。“有了這些調蓄設施,對于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將更加收放自如。”專家表示。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