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工程力爭今年年底動工、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四期項目有望年底實質性動工、引江濟淮棄土利用初步方案已擬定……昨天,在合肥市政府召開的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暨引江濟淮工作推進會上,一系列大動作“浮出水面”,更為激動人心的是,合肥市市長張慶軍表示,合肥將用5-8年的時間,計劃投資800-1000億元對合肥市域范圍內的國土進行綜合整治,徹底改善合肥生態環境。
引江濟淮合肥境內工程兩岸將建“風光帶”
被譽為“中國水利一號工程”的引江濟淮工程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動工,這一凝聚安徽人半個世紀夢想的“黃金水道”正在逐步從藍圖變為現實。
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引江濟淮推進會上了解到,該工程目前已進入可研方案優化和報批的“沖刺”階段。作為整個工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合肥市境內的工程備受關注。“作為工程實施主體,合肥境內工程投資、土方開挖、移民安置等各項關鍵性指標均占整個工程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合肥市引江濟淮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上述負責人介紹,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兩個工程輸水干線關鍵段落均在合肥范圍內,特別是8個樞紐工程中有6個坐落于合肥,該工程在合肥境內線路總長179公里,涉及廬江、肥西、高新等8個縣市區和開發區。
另外,由于工程實施帶來大量的棄土和淤泥,合肥將圍繞棄土綜合利用,力爭“變棄為寶”。目前,已完成棄土利用初步方案,并論證了王橋水庫建設方案。
環巢湖生態建設三期工程有望年底開工
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的核心工程,是合肥市政府與國開行安徽分行合作的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該工程分期實施。
合肥市環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期工程以防洪和治河為主,自2012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完成投資73.21億元,即將全面完工;二期工程以治污和防污為主,目前,二期工程98個項目中的97個已全面開工;三期工程以擴容和保護為主,正在全面開展項目勘測、初步設計編制及施工圖設計工作,前期工作準備較早的西河上段疏浚工程等項目已經開工,三期工程有望今年全面開工;四期工程以拓展和提質為主,目前正在以流域為單位,按照“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的思路,突出水質改善這一目標,建立四期項目庫,并與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洽談融資。
計劃用5-8年時間實現“全面整治”
合肥市引江濟淮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合肥將借力引江濟淮工程實施的大好機遇,把工程實施與沿途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巢湖示范區建設、美好鄉村建設、旅游航運等統籌考慮,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
張慶軍表示,合肥將利用引江濟淮、環巢湖綜合治理的契機,以流域為單位,在合肥1.1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開展綜合治理,爭取用5-8年的時間,實現對合肥國土面積的綜合整治。該計劃預計投資800-1000億元,屆時,將徹底改善合肥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