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北京規劃委:未來通州將是一個獨立的新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20  

        北京市委全會日前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14日,北京規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

        “逐步帶動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轉移”“通過區域快軌、城際鐵路等模式串聯起燕郊、通州及中心城”……一系列規劃躍然紙上,意味著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不僅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節點,也肩負起醫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

        根據北京市關于行政副中心的規劃思路,除了把適宜的行政事業單位轉移過去,還希望以此帶動商務、文化等功能的聚集,通過功能的聚集,逐步帶動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轉移。

        “雖然聚焦通州,但通州以及順義、大興等新城,部分小城鎮,區域中心城市,都要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提高區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說。

        王飛介紹說,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就提出了新城發展戰略,建設11個新城,其中通州、順義、亦莊是面向未來發展的三個重點新城。

        據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介紹,未來的通州將是一個獨立的新城。重要的前提是要加強軌道交通的建設,區域快軌將實現與機場、周邊新城、周邊河北區域的便捷聯系。通州將會考慮為在這里工作的人群有針對性地建設住房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從而促進就業、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

        五大焦點

        1 為什么建城市副中心?

        醫治“大城市病”

        北京副中心建設不僅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節點,也肩負著醫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說,其實,早在2004年修訂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時,就有計劃地在通州預留了大量行政辦公用地,準備成建制地搬過去一些機構。只不過,單靠北京市的力量還不能迅速推動行政功能的轉移。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讓通州成為城市副中心的設想變為現實。

        “從巴黎、首爾、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發展來看,副中心都成為其化解‘大城市病’的良方。”黃艷說。

        根據北京市關于行政副中心的規劃思路,除了把適宜的行政事業單位轉移過去,北京還希望以此帶動科研、商務、文化、會展等功能的聚集,逐步帶動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轉移。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到2020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成效,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每年降低2至3個百分點,爭取到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