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蘭州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迎接“國檢”。8月26日,記者從市生態局了解到,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共涉及到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市政設施、節能減排、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八大類74項指標,我市相關綠化指標均達到“國標”。
根據2014年遙感測試,按照有關指標,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道路綠化普及率、新建改建居住區綠地達標率、公共設施綠地達標率、重點綠地公共設施完善更新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
近年來,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南北兩山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為骨架,以黃河風情線為主線,以單位庭院綠化為基礎,以公園、廣場、游園為景點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43%,綠化覆蓋率達到36.2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87平方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來,蘭州市委、市政府突出以蘭州自然山水為特征,凝聚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俗文化特色,以生態建設促發展,把黃河蘭州城區段的路橋建設、河堤修建加固、綠化亮化美化、河道疏浚及航運開發等融為一體,統籌規劃、建設蘭州黃河風情線。沿城區黃河兩岸40公里范圍內建成綠地約150余萬平方米,先后建成了龍源、水車博覽園、百合公園等數十個公園、游園。在黃河濕地和河灘地上正在建設生態自然、環境清幽、臨河親水的綠色出行健身景觀線,修建貫穿黃河風情線的綠色通道,為市民提供健身、休閑、觀光、低碳出行的富氧健身場所。按照將黃河風情線(沙井驛至雁兒灣段)由西向東規劃、打造為“一軸、三卷、五線、六路、十五園”的總體思路,規劃建設了桐蔭休閑路、彩色景致路、秋楓景致路、銀柳景致路、玉蘭景致路和櫻花景致路6條特色景致路。對黃河蘭州段河道兩岸和市內的一些主要洪道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生態與景觀恢復建設,按照引洪防害的要求進行整治,實現了黃河蘭州段濕地系統的良性循環及黃河兩岸綠樹成蔭、魚鳥翔集的景觀效果。河道綠化普及率、受損棄置地生態和景觀恢復率均達到85%以上。
同時,建設了蘭州植物園,完善提升了動物園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采取拆違建綠、拆墻透綠、擠地造園等措施,建成小游園、廣場、綠地70余處。通過大力實施南北兩山造園工程,建成森林公園13余處,游覽基地40多處,總面積達到3萬多畝,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70%以上。

- 下一篇:各國學者研討青島城市化與國際化
- 上一篇:東莞:青山綠水逐夢“生態綠城”(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