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從世界工廠到美麗綠變 嶺南園林見證東莞“綠色崛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1  

        行車從廣深高速進入東莞城區,連接的東莞大道長9.94公里,最寬達189米。路中央灌木起起伏伏,兩側濃密的行道樹猶如“穿行森林”;東莞中心廣場,人工湖與綠化帶連接相替,十里通衢與林間小道交錯蜿蜒,令人心曠神怡;松山湖、生態園,綠色長廊一路相隨,中心公園湖邊綠草茵茵,水中的倒影和四周花景亭臺交相輝映,微風拂面頓覺氣爽身輕……

        很多人沒有想到,東莞這個“世界工廠”原來如此綠意盎然。改革開放以來,這座以制造業而聞名于世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務工者來此打拼。如今,在三屆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正朝著“現代生態都市,國際制造名城”的目標邁進,以生態綠色的城市形象,迎來高水平的轉型升級。

        在東莞完美綠變的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園林企業。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全程參與東莞園林綠化建設的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嶺南園林”),已經成為中國園林行業的翹楚。上述東莞的樣板工程,便出自這家企業之手……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東莞先后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眾多榮譽稱號……我們試圖通過全程參與東莞綠化建設的園林龍頭企業嶺南園林,以其17年來一系列精品工程,還原東莞的綠色崛起之路。

        觀念轉變引來綠意滿城

        時間追溯到2001年,東莞已經從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縣,變成享譽全球的“世界工廠”。當時,這座城市雖然完成了財富積累,但還是農業味十足的鄉村環繞著的一座小城,稻田裹住的工業廠房散布在道路兩側,看上去東莞“農村像城市,城市像農村”。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布局,網上曾有人稱東莞就是一個大的工業園區,綠化更無從談起。

        嶺南園林董事長、東莞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會長尹洪衛回憶說,1998年嶺南園林成立時,東莞園林基礎非常薄弱,公司接到的第一張訂單是在深圳,“令我們最為震撼的是深圳大道、世界之窗和民俗村已經建設得非常漂亮,但東莞園林行業還是一片荒漠,非常凌亂。”

        經濟是發展了,城市卻還很落后,在完成最初財富積累的同時,東莞執政者開始著手城市建設。

        “一年一大步,五年見新城。”2001年5月,時任東莞市委書記佟星提出了開展城市建設的響亮口號。在科學分析城市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又亮出建設“生態綠城”大旗,提出各城鎮組團間以綠帶相間隔,天藍、山青、水秀、氣純的發展藍圖,“東莞綠變”的大幕由此開啟。

        當時,東莞根據自身的特點,把全市作為一個大園林來規劃建設。通過建設依山園林景觀帶、環湖園林景觀帶和濱江園林景觀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居住環境。

        幾乎在同一時刻,嶺南園林也加速了發展的腳步。尹洪衛坦言,創業之時寄望讓東莞更綠更美,同時看到了廣闊的市場。這家企業的命運與東莞的綠化進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2002年,東莞進入大建設時期,東莞大道、行政中心廣場和東莞植物園多個工程開始建設,總投資600多億元的“造城運動”,讓東莞向“生態綠城”的目標大步邁進。

        對嶺南園林來說,這期間更重要的是養護經營模式發生改變,開始逐漸試行市場化模式。雖然綠化養護在整個工程的市場份額中只占約3%的份額,但抓住了城市大建設這個機會,嶺南園林得以快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樣板工程。

        其中,東莞市行政中心廣場南段景觀工程便是嶺南園林2005年底完成的杰作,是東莞市民招待外來親朋好友必去的場所,也是東莞展示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如今,站在寬闊的廣場上,人工湖與綠化帶連接相替,十里通衢與林間小道交錯蜿蜒,灌木叢高低起伏、雞蛋花玉蘭花爭相開放,讓人心曠神怡。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