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解析《昆明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4-2030)》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7  

        隨著城市可建設用地減少,一個城市還像過去那樣“攤煎餅式”擴充規模是不可能的。但一段時間以來,地下空間到底能挖多深?挖多大量?似乎沒人說得清。而近日制定的《昆明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4-2030)》將改變這一現狀。今后,昆明的城市建設也將有兩張地圖,一張描繪地上空間,一張描述地下空間。

        規劃緊扣“三大著眼點”

        事實上,昆明此前也做過地下規劃的研究和探索,但要么研究范圍局限在主城區,要么側重于某一單項,沒有實現昆明整個中心城區的全覆蓋,也沒有實現整個地下空間關系的梳理。

        而此次系統的、全局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一一破解了這些問題:本次規劃平面范圍為《昆明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1-2020)》確定的中心城范圍,總面積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豎向范圍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范圍內地表以下用地空間。另外,規劃內容站在全局、全市的高度和整個地下空間功能完善的角度出發,很全面地對地下空間的功能、權屬進行了系統的、跨專業的研究和銜接。

        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三室副主任、主任設計師何凌介紹,此次規劃緊扣“三大著眼點”進行編制。

        第一大著眼點是緊扣昆明特征制定全市地下空間開發目標、策略與內容,打破了以往全國各地地下空間規劃盲目鼓勵地下空間開發的通病,提出“在全市范圍嚴格約束與控制,在重點地區集中鼓勵與引導”的總體開發策略,體現地下空間開發與昆明城市氣候、地質特征的契合。

        何凌說,所謂“嚴格約束”體現在制定了詳細的空間管制要求。在重要的生態敏感區、地質和水文條件較為復雜的區域,是禁止限制建設,甚至是禁止建設的。

        為什么提出這一總體開發策略?何凌說,這正是結合昆明自身的自然條件、地質特征和經濟發展水平。昆明四季如春,全年適合戶外活勱,同時,昆明中心城范圍內地下富水塊密集、軟土區覆蓋面廣、地質斷裂帶縱橫,高原喀斯特地質特征明顯,昆明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必須持謹慎態度,強化科學引導,契合昆明城市特征。另外,這些因素造成地下空間建設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在地下減災、地下抗震等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地下空間開發要與昆明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一致。

        第二大著眼點是規劃積極落實了國家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的新要求。“海綿城市”是國家建設部重點建設內容。何凌介紹,規劃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體現和落實了“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

        宏觀層面,規劃將城市禁建區、重要生態綠地、水系河道等生態敏感地區劃定為地下空間禁止建設區,作為整個城市重要的透水空間,從全市的角度保證了城市大面的透水率,維護城市整體地下生態安全。

        從中觀角度,針對規劃區范圍內具體地塊,規劃在保證地下功能設置、地下停車位配建等需要的同時,對地下建筑密度制定了強制性控制指標,避免各地塊內地下空間滿鋪情況的發生,保證城市建設用地內部必要的透水空間。

        從微觀層面,規劃結合國家海綿城市相關要求和成功案例經驗,對下沉式廣場透水鋪裝率、低影響設施的設置提出了控制和引導要求,最大程度確保建設項目必要的透水空間,實現建設項目的地下生態化開發。

        昆明市綜合管廊現狀建設規模已達46公里,數量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基礎較好。到規劃期末,昆明中心城地下綜合管廊將達到116公里,為在中心城范圍推廣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規劃還對各項地下市政設施進行了系統安排。

        第三大著眼點是突出規劃的操作實施,明確了政府管控引導的重點內容,提出了地下空間開發重點區域引導要求,制定了全市地下空間規劃管理通則。

        規劃明確8大重點開發區域

        規劃通過工程地質條件、地下水文條件、生態隔離帶禁建區、城市綠地等要素的疊加分析,對地下空間資源開發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劃定了地下空間禁止建設區、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區、地下空間一般管控區、斷裂帶影響區等四類平面空間管制區,切實體現地下空間開發對昆明城市地質特征和發展實際的契合。

        而從規劃管理的角度出發,將全市地下空間劃分為政府主導開發的公共地下空間,和依法依規自主開發的自有地下空間兩類進行分區域引導,明確政府在全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中的管理重點。

        中心城地下空間屬性分類公共地下空間:面向公眾開放和服務,由政府重點控制、引導或主導開發的地下空間,如重要的商業街、地下商業綜合體、地下市政設施等。

        自有地下空間:服務單位、集體或個人,由單位、集體或個人依法依規自主開發的地下空間,如地下停車場、地下倉庫等。

        規劃結合中心城地鐵站點分類與分布、城市公共中心布局、主要交通樞紐設置等因素,劃定了8個區域作為中心城地下空間規模化、系統化開發的重點和亮點,明確了政府在全市地下空間開發具體工作中的重點和抓手。

        這8個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地區分別是:火車北站片區、東風廣場——順城片區、火車南窯站片區、西部梁家河車場片區、金產中心及綠蔭大道沿線地區、五里多片區、巫家壩片區、呈貢新區核心區。

        針對8個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地區,劃定地下空間的開發范圍,提出地鐵站點連通區、地下街、地下連通道等具體控制內容,為重點地區地下空間詳細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提供指導。以巫家壩片區為例,政府還將重點引導建設下沉廣場和下沉綠地、地下空間連通區域、骨架性地下通道(地下街)、地鐵站點連通區、重點地區范圍線(重點地區地下空間附加圖則覆蓋范圍)。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