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劃示方案》社會公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7  

        記者昨天從市規土局獲悉,《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劃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目前正在向社會公示?!斗桨浮分酗@示,初步劃定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36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3033平方公里,占市域陸域面積44.5%;區內將嚴格限制新建建設項目,已有不符合生態功能導向的建設用地將被逐步清退。未來上海將形成“江海交匯,水綠交融,文韻相承”的生態網絡格局。

        目前上海的生態環境不容樂觀,城市化程度高、密度高,森林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等“硬指標”低于國內其他同類城市;大氣、土壤、水環境,質量也不能令人滿意。因此,結合環保部相關技術指南,上海的“生態保護紅線”外延有所拓展。根據《方案》定義,生態保護紅線區為保障上海城市生態安全、提升城市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所必須嚴格保護的空間范圍。

        《方案》顯示,未來上海,將形成“江海交匯,水綠交融,文韻相承”的生態網絡格局。也就是說,水系、綠化,是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的重點。水系方面,東海灘涂濕地及自然保護區、杭州灣灣區、長江及黃浦江水源保護區、淀山湖湖區和崇明三島等城市基礎生態原地,保護力度將繼續增強;市內水系均被劃入保護范圍。陸域范圍內,則將推進中心城楔形綠地、外環綠帶、中心城周邊地區生態間隔帶以及近郊綠環建設、郊區大型區域型公園建設、永久農田保護等。

        紅線范圍內又分兩級保護。一級保護區總面積約118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96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市域面積的1.5%),根據相關法律,嚴格禁止建設。二級保護區總面積317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937平方公里,約占市域陸域面積的43%),為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空間,包括重要水、田、林等生態功能區域以及市域生態環廊空間。

        市規土局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區內將嚴格限制建設,一般而言,僅可建設生態和民生項目,經營性項目均不得建設。這也意味著上海土地供應結構將持續調整。“土地供應的總量不會改變,但結構會有所調整。耕地轉化而來的建設用地將減少,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存量產生的建設用地將增加。”市規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