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蘇州工業園:既是工業園更是生態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6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點合作項目。

        新加坡經濟發展模式在蘇州工業園區得到了哪些體現?有哪些經驗值得未來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學習借鑒?重慶晚報特派蘇州記者夏祥洲

        經驗1

        一張規劃圖已經管了21年

        近年來,來蘇州工業園區學習取經的一茬接一茬,園區管委會應接不暇,于是干脆修了一個園區展示館,要了解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展館一定要去。

        前天,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館,重慶晚報記者看到兩張圖片:一張是蘇州工業園區啟動大規模建設之前,由規劃專家手繪的金雞湖畔園區鳥瞰圖,另一張是今年同一個位置上拍攝的實景圖,兩者高度吻合。

        蘇州工業園區創立之初,借鑒新加坡和國際先進城市規劃建設經驗,編制了高標準的總體發展規劃,建立一系列剛性約束機制保證規劃實施始終如一,實現“一張規劃圖,管它到結束”,體現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在蘇州工業園區,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規劃之上。為此,園區設計了一整套機制:把政府批準的規劃公之于眾,授權規劃師審批各類規劃申請,行政管理層不能干預正常的規劃審批,技術管理層無權更改已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的規劃。如果投資者提呈的規劃設計書被規劃設計師否定,可以有兩次申訴機會,一旦裁決,就得嚴格執行。

        楊曉敏參與了當初總體規劃設計的全過程。他說,園區管委會編制完成300余項專業規劃,形成嚴密完善的規劃體系。“為了讓規劃更合理,蘇州工業園區在規劃中率先引入‘白地’、‘灰地’等先進理念,對短期內不明確用途的地塊實施彈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開發效益和集約利用水平。”

        “規劃規劃,不能只是墻上掛掛。”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翔表示,園區開發至今已有21年,領導班子調整過多次,但開發區發展格局與當初的規劃設計幾乎一模一樣。正是有著這樣的規劃思維,蘇州工業園區才能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

        經驗2

        八成業務一站受理并辦結

        借鑒新加坡公共管理經驗,蘇州工業園區率先把一站式服務概念引入國內。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自1995年成立以來,服務鏈不斷完善,受理業務不斷擴大,如今已成為園區親商服務和依法行政的示范窗口。

        從2004年5月開發免表網上審批系統,到2008年12月16日一站式服務中心改版之后的網站正式啟用,園區實現了授權業務100%網上報批。2009年,中心牽頭建設園區企業數據共享平臺,打破部門間壁壘,實現工商、稅務、質監、外經貿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大大提高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同時也促進了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水平。企業辦理業務,只需要進入一站式服務中心的網站上下載表格,填完后點擊打包上傳,所有業務資料就自動進入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內網審批系統。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內網審批系統進行審批,確認無誤后中心就正式換批文。

        如今很多城市都有行政服務中心,形式上和蘇州工業園區差不多,但實際區別還不小。這些行政服務中心主要是從方便性考量,辦事群眾不需要跑很多地方,但它只是一個服務窗口,相當于一個收發室,具體審批還是要拿到相應的機關去。

        而蘇州工業園區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在充分授權模式下運行的行政審批中心,85%的業務在前臺當場受理并辦結,10%的業務在1~2個工作日內辦結,5%左右的業務在3~5個工作日內辦結,把過去收發室似的一站式辦公,變成了真正的審批服務中心。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