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城市建設 » 正文

      廣州:"三規合一"盤活12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6  

        廣州將依托超算中心實現“多規合一”打造統一信息聯動平臺

        廣州“三規合一”工作基本完成,近日,市國土規劃委組織國土規劃、發改、建委、財政、環保、水務、交委、城管等15個部門和11個區進行培訓,學習信息聯動平臺的使用,推動“多規合一”工作。而依托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多規合一”將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建成全市統一的規劃信息聯動平臺。

        通訊員穗規宣

        什么是“三規合一”?據悉,政府部門有三個最主要的規劃,分別是發改部門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規劃部門編制的城鄉規劃,以及國土部門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這三大規劃編制年限不一,對具體地塊的利用方式上也存在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城規和土規的差異比較大。這就使得具體項目在落地時會遇到麻煩,需要調整規劃,常常幾年都無法落地。

        專家告訴記者,通過“三規合一”,能有效統籌城鄉空間資源配置,優化城市空間功能布局,保護耕地資源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確保國家、省、市重要發展片區、重點發展項目順利落地實施,保障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廣州從2012年底開始“三規合一”工作,目前基本形成完成“一張圖”、一個信息平臺、一個協調機制、一個審批流程、一個監督體系、一個反饋機制。

        “三規合一”后究竟會有哪些好處?政府審批效率提高是第一條,市國土規劃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現三個規劃“一張圖”管理、一個平臺審批后,既確保了規劃“落地”,維護了規劃嚴肅性,又有效提升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學行政的水平。

        此外,通過“三規合一”還盤活了存量土地資源,共調出建設用地逾128平方公里,劃定產業區塊95個共325平方公里。其三,實現了生態優先保護,劃定增長邊界約2440平方公里,首次在空間上明確了城市開發邊界,控制了城市的無序增長。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面積4426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60%,切實保障了城市的生態安全。

        最后,也強化了民生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對全市2016年前的2611項建設項目進行認真梳理。特別對其中1100余項重大民生和公益性基礎設施,包括新增的60余項中小學等教育設施項目、20余項綜合性及專科醫院等醫療衛生設施、13項兒童公園項目、30余項各項文化設施以及300余項市政設施及道路交通項目等給予優先保障,并以規劃的形式“固定”下來。

        如何“多規合一”?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三規合一”后,各職能部門在編制專項規劃時,可以此為基礎,在同一張底圖上作業,避免不協調問題的發生,確保規劃落地實施。遠期將實現環保、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綠化、交通、市政、水利、環衛等專業規劃的“多規融合”,最終實現以城鄉一體為重點的新型城市化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廣州正依托廣州超級計算中心,搭建信息聯動平臺。充分利用“廣州市建設項目審批信息共享平臺”和“數字廣州地理空間框架”的現有成果,建立一個“三規”管理信息互通機制,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將各規劃疊加,并協調消除各規劃存在的矛盾。遠期將涵蓋城鄉規劃建設、重大項目、土地資源(含土地儲備)、環境保護、交通等涉及空間要求的信息要素疊加,建成全市統一的信息聯動平臺。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